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焊接、金属切割及金属粘接论文--各种金属材料和构件的焊接论文--金属材料的焊接论文--钢论文

激光-MAG复合焊42CrMo钢等离子体物理特征与焊接缺陷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符号表第17-20页
第1章 绪论第20-45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20-2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3-43页
        1.2.1 42CrMo焊接研究现状第23-26页
        1.2.2 激光-电弧复合焊等离子体研究现状第26-28页
        1.2.3 气孔缺陷研究现状第28-37页
        1.2.4 热裂纹缺陷研究现状第37-43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目标第43-45页
第2章 试验条件与方法第45-51页
    2.1 试验材料与设备第45-48页
    2.2 试验方法及过程第48-50页
        2.2.1 激光-MAG复合焊等离子体光谱测量第48-49页
        2.2.2 焊接过程高速摄影第49页
        2.2.3 焊接过程焊缝温度信号收集第49-50页
    2.3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3章 激光-MAG复合焊等离子体物理特征研究第51-60页
    3.1 等离子体物理参数计算理论第51-55页
        3.1.1 电子温度的计算方法第52-53页
        3.1.2 电子密度的计算方法第53-54页
        3.1.3 电离度和压力的计算方法第54-55页
    3.2 激光-MAG复合焊等离子体物理参数计算结果及分析第55-59页
    3.3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4章 激光-MAG复合焊42CrMo钢气孔研究第60-77页
    4.1 气泡产生的模型第60-61页
    4.2 熔池流动和小孔动态行为的观测与分析第61-66页
        4.2.1 高速相机观测熔池第61-63页
        4.2.2 高速相机观测小孔第63-65页
        4.2.3 红外热像仪监测焊缝温度变化第65-66页
    4.3 不同工艺参数对气孔形成的影响第66-72页
        4.3.1 光丝间距DLA第67-68页
        4.3.2 离焦量第68页
        4.3.3 输入能量比第68-69页
        4.3.4 激光与电弧前后位置第69-70页
        4.3.5 激光入射倾角第70-71页
        4.3.6 保护气体气流量第71-72页
    4.4 工艺参数的优化第72-75页
        4.4.1 正交试验法工艺参数评估第72-75页
        4.4.2 工艺参数的优化第75页
    4.5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5章 激光-MAG复合焊42CrMo钢热裂纹研究第77-87页
    5.1 热裂纹形成基本理论第77-79页
    5.2 环形焊接试验方案第79-80页
    5.3 CT机无损检测结果第80-81页
    5.4 应变率ε与热裂纹产生机制第81-84页
        5.4.1 固-液界面移动速率V_(SL)第81-82页
        5.4.2 固-液界面温度梯度G_(SL)第82-84页
    5.5 冶金因素与热裂纹第84-85页
        5.5.1 二次枝晶臂间距的比较第84页
        5.5.2 熔池动态行为与熔池材料的渗透性第84-85页
    5.6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6章 42CrMo钢焊缝显微组织与缺陷微观分析第87-95页
    6.1 焊缝显微组织特征第87-88页
    6.2 焊缝接头显微硬度分布第88-90页
    6.3 焊缝气孔的微观分析第90-92页
    6.4 焊缝裂纹的微观分析第92页
    6.5 激光-MAG复合焊接42CrMo钢活塞第92-93页
    6.6 本章小结第93-95页
结论与展望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9页
致谢第109-111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11-112页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申请的专利目录第112-113页
附录C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同载荷模式下焊接结构疲劳寿命评估方法的研究
下一篇:自适应最稀疏时频方法及其在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