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1.1 造纸废水污染 | 第11-15页 |
1.1.1 造纸废水污染现状 | 第11-12页 |
1.1.2 造纸废水污染来源 | 第12-13页 |
1.1.3 造纸工业污染控制和黑液的综合利用 | 第13-15页 |
1.2 黑液提取 | 第15-16页 |
1.2.1 黑液提取概述 | 第15页 |
1.2.2 黑液提取率 | 第15-16页 |
1.3 木质素 | 第16-18页 |
1.3.1 木质素 | 第16页 |
1.3.2 碱木质素 | 第16-17页 |
1.3.3 木质素分离 | 第17-18页 |
1.4 木质素结构表征方法 | 第18-20页 |
1.4.1 紫外光谱分析 | 第18-19页 |
1.4.2 红外光谱分析 | 第19页 |
1.4.3 核磁共振光谱分析 | 第19-20页 |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20-21页 |
1.6 课题来源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蒸煮工艺及蒸煮黑液的分析 | 第22-31页 |
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24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2.1.2 实验方法 | 第23-24页 |
2.2 结果与讨论 | 第24-30页 |
2.2.1 原料分析 | 第24-25页 |
2.2.2 浆料性质和黑液分析 | 第25-26页 |
2.2.3 红外光谱分析 | 第26-27页 |
2.2.4 紫外光谱分析 | 第27-28页 |
2.2.5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GC-MS)分析 | 第28-3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纸浆浓度对黑液提取过程影响的研究 | 第31-51页 |
3.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1-34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31-32页 |
3.1.2 实验方法 | 第32-34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34-49页 |
3.2.1 黑液及各段提取废液相对密度的测定 | 第34-35页 |
3.2.2 黑液及各段提取废液固形物含量的分析 | 第35-37页 |
3.2.3 黑液及各段提取废液中有机物和无机物含量的分析 | 第37-41页 |
3.2.4 黑液提取率 | 第41-43页 |
3.2.5 黑液及各段提取废液残碱含量的分析 | 第43-45页 |
3.2.6 黑液及各段提取废液CODCr和BOD5的测定 | 第45-48页 |
3.2.7 原浆及各段提取浆样的卡伯值的分析 | 第48-4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黑液提取过程中木质素结构对污染负荷影响的研究 | 第51-71页 |
4.1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51-55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51-52页 |
4.1.2 实验方法 | 第52-55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55-70页 |
4.2.1 黑液中木质素含量的测定 | 第55-57页 |
4.2.2 黑液中木质素对总COD、BOD含量的贡献 | 第57-60页 |
4.2.3 黑液及废液中木质素含量的分析 | 第60-62页 |
4.2.4 黑液及废液中木质素对CODCr含量的贡献 | 第62-63页 |
4.2.5 精制木质素的红外光谱分析 | 第63-64页 |
4.2.6 木质素的紫外光谱分析 | 第64-65页 |
4.2.7 精制木质素的核磁共振分析 | 第65-67页 |
4.2.8 精制木质素的分子量大小及分布 | 第67-68页 |
4.2.9 精制木质素的热重分析 | 第68-69页 |
4.2.10 精制木质素的元素分析 | 第69-7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 第71-72页 |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72页 |
对未来工作建议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附件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