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主体属性与政府资产确认和计量的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5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 论文结构 | 第15-16页 |
1.4 创新与不足 | 第16-17页 |
2 文献综述与概念理论 | 第17-33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7-24页 |
2.1.1 关于政府界定的研究 | 第17-18页 |
2.1.2 关于政府会计主体的研究 | 第18-20页 |
2.1.3 关于政府资产的研究 | 第20-23页 |
2.1.4 对相关研究文献的评析 | 第23-24页 |
2.2 主要概念 | 第24-28页 |
2.2.1 会计主体 | 第24-25页 |
2.2.2 政府资产 | 第25-27页 |
2.2.3 机关法人财产 | 第27-28页 |
2.3 理论基础 | 第28-33页 |
2.3.1 公共财政理论 | 第28-29页 |
2.3.2 公共受托责任理论 | 第29-30页 |
2.3.3 新公共管理理论 | 第30-33页 |
3 政府会计主体的属性分析 | 第33-41页 |
3.1 政府会计主体界定 | 第33-35页 |
3.1.1“政府”的属性 | 第33-34页 |
3.1.2 政府会计主体范围 | 第34页 |
3.1.3 政府会计主体的具体界定 | 第34-35页 |
3.2 政府会计主体的分层假设 | 第35-38页 |
3.2.1 政府会计主体分层假定的必要性 | 第35-36页 |
3.2.2 政府会计主体的三个假定层次 | 第36-37页 |
3.2.3 三个层次假定间的逻辑关系 | 第37-38页 |
3.3 不同层次的会计主体假设含义 | 第38-41页 |
3.3.1 法人层次-明确的机关法人 | 第38-39页 |
3.3.2 治权层次-公权力的集合体 | 第39-40页 |
3.3.3 主权层次-主权意义上的抽象政府 | 第40-41页 |
4 不同会计主体假定下政府资产的确认与计量 | 第41-53页 |
4.1 政府资产的确认 | 第41-47页 |
4.1.1 法人层次主体假定下政府资产的确认 | 第42-44页 |
4.1.2 治权层次主体假定下政府资产的确认 | 第44-47页 |
4.1.3 主权层次主体假定下政府资产的确认 | 第47页 |
4.2 政府资产的计量 | 第47-53页 |
4.2.1 法人层次主体假定下政府资产的计量 | 第49-50页 |
4.2.2 治权层次主体假定下政府资产的计量 | 第50页 |
4.2.3 主权层次主体假定下政府资产的计量 | 第50-53页 |
5 结论与建议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后记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