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引言 | 第10页 |
1.2 超级电容器的简介 | 第10-14页 |
1.2.1 超级电容器的储能原理 | 第11-13页 |
1.2.2 超级电容器的组成 | 第13-14页 |
1.2.3 超级电容器的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 | 第14页 |
1.3 锂离子电池的简介 | 第14-16页 |
1.3.1 锂离子电池的储能原理 | 第15-16页 |
1.3.2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 | 第16页 |
1.3.3 锂离子电池的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 | 第16页 |
1.4 电极材料的测试方式 | 第16-17页 |
1.4.1 粉体电极的测试 | 第16-17页 |
1.4.2 膜电极的测试 | 第17页 |
1.5 膜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7-18页 |
1.6 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的应用 | 第18-19页 |
1.7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9-22页 |
1.7.1 论文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7.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纽扣式超级电容器和锂离子电池的组装工艺 | 第22-28页 |
2.1 前言 | 第22页 |
2.1.1 活性物质 | 第22页 |
2.1.2 实验仪器及原料 | 第22页 |
2.2 设备元件的选取 | 第22-23页 |
2.3 电极片的组装工艺流程 | 第23-25页 |
2.3.1 电极片的组成 | 第23-24页 |
2.3.2 电极片的制作 | 第24-25页 |
2.4 纽扣式锂离子电池的组装工艺 | 第25-26页 |
2.4.1 纽扣式锂离子电池的组装结构 | 第25页 |
2.4.2 纽扣式锂离子电池的装配工艺流程 | 第25-26页 |
2.5 纽扣式超级电容器的组装工艺 | 第26-28页 |
2.5.1 纽扣式超级电容器的组装结构 | 第26-27页 |
2.5.2 纽扣式超级电容器的装配工艺流程 | 第27-28页 |
第三章 电化学合成Ni-MOFs和NiOx@C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28-46页 |
3.1 前言 | 第28-30页 |
3.1.1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简介 | 第28-29页 |
3.1.2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在电极材料中应用 | 第29-3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0-32页 |
3.2.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30-31页 |
3.2.2 材料制备 | 第31页 |
3.2.3 材料结构表征与电化学性能 | 第31-3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2-44页 |
3.3.1 电化学合成条件对Ni-MOFs合成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2 Ni-MOFs的结构表征分析 | 第33-36页 |
3.3.3 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36-39页 |
3.3.4 Ni-MOFs的热重分析及其碳化温度的选定 | 第39-40页 |
3.3.5 NiOx@C复合样品的结构表征分析 | 第40-41页 |
3.3.6 碳化温度对NiOx@C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41-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溶剂热法在铁片上合成FeS微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46-63页 |
4.1 前言 | 第46-47页 |
4.1.1 硫化物的简介 | 第46页 |
4.1.2 硫化铁电极材料及其在电极材料中的应用 | 第46-4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7-49页 |
4.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 第47-48页 |
4.2.2 材料的制备 | 第48-49页 |
4.2.3 材料结构表征与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49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49-61页 |
4.3.1 FeS的结构表征分析 | 第49-53页 |
4.3.2 电化学性能表征分析 | 第53-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五章 锂离子电池性能测试 | 第63-70页 |
5.1 前言 | 第63-64页 |
5.1.1 电池储锂测试图 | 第63-64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64页 |
5.2.1 实验仪器及原料 | 第64页 |
5.3 锂离子纽扣电池的储锂性能测试 | 第64-68页 |
5.3.1 Ni-MOFs与NiOx@C膜电极材料的储锂测试分析 | 第64-66页 |
5.3.2 以不同硫源合成的FeS膜电极材料的储锂测试分析 | 第66-6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作者简介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