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1.4 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3-18页 |
1.4.1 非常规突发事件风险管理 | 第13-16页 |
1.4.2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决策研究 | 第16-17页 |
1.4.3 “情景-应对”型非常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 | 第17-18页 |
1.5 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 | 第18-19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1.5.2 技术方法 | 第18-19页 |
1.6 研究内容与本文框架 | 第19-20页 |
第二章 非常规突发事件风险管理体系 | 第20-31页 |
2.1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相关理论 | 第20-22页 |
2.1.1 概念界定 | 第20页 |
2.1.2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主要特征 | 第20-21页 |
2.1.3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分类 | 第21-22页 |
2.2 风险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22-31页 |
2.2.1 风险的概念及发展 | 第22-23页 |
2.2.2 风险的特征 | 第23页 |
2.2.3 风险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 第23-24页 |
2.2.4 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框架 | 第24-27页 |
2.2.5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风险管理体系 | 第27-31页 |
第三章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情景构建 | 第31-44页 |
3.1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情景机制 | 第31-38页 |
3.1.1 情景的内涵特征 | 第31-32页 |
3.1.2 情景的结构要素 | 第32-35页 |
3.1.3 非常规突发事件情景分析法 | 第35-38页 |
3.2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演化机理 | 第38-40页 |
3.2.1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演化模式 | 第38-39页 |
3.2.2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扩散机理 | 第39-40页 |
3.3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熵值理论 | 第40-44页 |
3.3.1 非常规突发事件的演化周期 | 第40-41页 |
3.3.2 熵值耗散理论 | 第41-42页 |
3.3.3 非常规突发事件熵值解释 | 第42-44页 |
第四章 “情景-应对”型非常规突发事件风险管理 | 第44-66页 |
4.1 “情景-应对”型风险管理与传统风险管理的区别 | 第44-45页 |
4.2 “情景-应对”型非常规突发事件风险管理体系的划分 | 第45-48页 |
4.2.1 事前风险预测评估 | 第45-46页 |
4.2.2 事中风险应急评估 | 第46-47页 |
4.2.3 事后风险结果评估 | 第47-48页 |
4.3 “情景-应对”型非常规突发事件风险管理体系 | 第48-66页 |
4.3.1 “情景-应对”型风险管理体系流程 | 第48-50页 |
4.3.2 “情景-应对”型风险评估体系 | 第50-57页 |
4.3.3 基于FSR的“情景-应对”表达模型 | 第57-59页 |
4.3.4 基于FSR的贝叶斯情景网络构建 | 第59-63页 |
4.3.5 风险应对措施的制定 | 第63页 |
4.3.6 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与评估 | 第63-66页 |
第五章 “情景-应对”型风险管理应用——以富春江水污染事件为例 | 第66-89页 |
5.1 案例背景描述 | 第66-67页 |
5.1.1 事故起因 | 第66页 |
5.1.2 风险源调查 | 第66-67页 |
5.1.3 事发地风险分析 | 第67页 |
5.2 事件情景构建 | 第67-70页 |
5.2.1 关键情景要素提取 | 第67-68页 |
5.2.2 贝叶斯情景网络构建 | 第68-69页 |
5.2.3 FSR情景推演 | 第69-70页 |
5.3 FSR情景的贝叶斯概率计算 | 第70-78页 |
5.3.1 情景节点的条件概率分配 | 第70-76页 |
5.3.2 贝叶斯概率推理 | 第76-77页 |
5.3.3 贝叶斯结果分析 | 第77-78页 |
5.4 人员心理及行为分析 | 第78-81页 |
5.4.1 人员心理特征 | 第78-79页 |
5.4.2 人员行为分析 | 第79-80页 |
5.4.3 案例人员心理行为分析 | 第80-81页 |
5.5 事件方案实施的综合风险评估 | 第81-86页 |
5.5.1 建立层次分析模型 | 第82页 |
5.5.2 确定方案集合 | 第82-83页 |
5.5.3 确定相对重要性矩阵 | 第83-86页 |
5.6 事件的具体处理 | 第86-87页 |
5.7 事件处理的社会评价 | 第87-89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89-91页 |
6.1 结论 | 第89页 |
6.2 展望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和承担科研项目及取得成果 | 第95-96页 |
致谢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