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夷扇贝LITAF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9-15页 |
1.1 虾夷扇贝概况 | 第9-10页 |
1.1.1 虾夷扇贝分类学地位和形态学特征 | 第9页 |
1.1.2 我国虾夷扇贝养殖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 第9-10页 |
1.1.3 虾夷扇贝的病害防治 | 第10页 |
1.1.4 虾夷扇贝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10页 |
1.2 无脊椎动物先天性免疫 | 第10-12页 |
1.3 肿瘤坏死因子 | 第12-13页 |
1.3.1 TNF-a的产生 | 第12页 |
1.3.2 TNF-a的分子结构 | 第12页 |
1.3.3 TNF-a的功能 | 第12-13页 |
1.4 脂多糖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 | 第13-14页 |
1.4.1 LITAF的发现 | 第13页 |
1.4.2 LITAF的调控途径 | 第13-14页 |
1.4.3 LITAF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14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1.5.1 本研究的目的 | 第14页 |
1.5.2 本研究的意义 | 第14-15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5-26页 |
2.1 材料 | 第15-16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15页 |
2.1.2 药品与试剂 | 第15页 |
2.1.3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5-16页 |
2.2 方法 | 第16-25页 |
2.2.1 虾夷扇贝总RNA的提取 | 第16-17页 |
2.2.2 反转录 | 第17-18页 |
2.2.3 虾夷扇贝LITAF基因3’末端的克隆 | 第18-22页 |
2.2.4 LITAF基因内含子序列的扩增 | 第22-24页 |
2.2.5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第24-25页 |
2.3 目的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5-26页 |
3 结果 | 第26-35页 |
3.1 虾夷扇贝LITAF基因的克隆 | 第26-28页 |
3.2 虾夷扇贝LITAF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分析 | 第28-31页 |
3.3 LITAF基因的表达 | 第31-35页 |
3.3.1 LITAF基因在6种组织的表达情况 | 第32页 |
3.3.2 LITAF基因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 | 第32-34页 |
3.3.3 LITAF基因在鳗弧菌刺激后的表达 | 第34-35页 |
4 讨论 | 第35-37页 |
4.1 LITAF基因序列及进化分析 | 第35页 |
4.2 LITAF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35-37页 |
结论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附录 | 第42-4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