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2.1 钢结构住宅体系的构成 | 第11-13页 |
1.2.2 国外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2.3 国内钢结构住宅体系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多层纯钢框架结构住宅弹塑性抗震分析 | 第17-37页 |
2.1 引言 | 第17页 |
2.2 结构模型的确定 | 第17-21页 |
2.2.1 结构概况 | 第17-18页 |
2.2.2 钢梁抗弯刚度 | 第18-21页 |
2.3 结构模型的静力性能分析 | 第21-25页 |
2.3.1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静力特点 | 第21-23页 |
2.3.2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静力特点 | 第23-25页 |
2.4 结构模型的多遇地震分析 | 第25-32页 |
2.4.1 模态分析 | 第25-27页 |
2.4.2 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 | 第27-28页 |
2.4.3 动力弹性时程分析 | 第28-32页 |
2.5 结构模型的罕遇地震分析 | 第32-36页 |
2.5.1 静力弹塑性分析 | 第32-33页 |
2.5.2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 第33-3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多层钢框架支撑结构住宅的弹塑性抗震分析 | 第37-54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结构模型的确定 | 第37-38页 |
3.3 结构模型的静力性能分析 | 第38-43页 |
3.3.1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静力特点 | 第38-41页 |
3.3.2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静力特点 | 第41-43页 |
3.4 结构模型的多遇地震分析 | 第43-49页 |
3.4.1 模态分析 | 第43-45页 |
3.4.2 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 | 第45-46页 |
3.4.3 动力弹性时程分析 | 第46-49页 |
3.5 结构模型的罕遇地震分析 | 第49-52页 |
3.5.1 静力弹塑性分析 | 第49-50页 |
3.5.2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 第50-5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4章 多层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住宅弹塑性抗震分析 | 第54-74页 |
4.1 引言 | 第54页 |
4.2 结构模型的确定 | 第54-56页 |
4.3 结构模型的静力性能分析 | 第56-62页 |
4.3.1 竖向荷载作用下的静力特点 | 第56-59页 |
4.3.2 水平荷载作用下的静力特点 | 第59-62页 |
4.4 结构模型的多遇地震分析 | 第62-68页 |
4.4.1 模态分析 | 第62-63页 |
4.4.2 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 | 第63-65页 |
4.4.3 动力弹性时程分析 | 第65-68页 |
4.5 结构模型的罕遇地震分析 | 第68-71页 |
4.5.1 静力弹塑性分析 | 第68-69页 |
4.5.2 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 | 第69-71页 |
4.6 不同抗震设防烈度区下各结构模型的弹塑性抗震分析 | 第71-73页 |
4.6.1 不同烈度区下各结构模型的设计 | 第71-72页 |
4.6.2 不同烈度区下各结构模型的静力弹塑性分析 | 第72-7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5章 多层钢结构住宅经济性研究 | 第74-79页 |
5.1 引言 | 第74页 |
5.2 工程直接造价对比 | 第74-77页 |
5.3 工程综合效益对比 | 第77-7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结论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