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橡胶工业论文--天然橡胶论文

纳米Fe3O4对天然橡胶的性能影响及实验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符号说明第10-11页
1 绪论第11-21页
    1.1 天然橡胶第11-14页
        1.1.1 天然橡胶的发展第11-12页
        1.1.2 天然橡胶的性能第12-13页
        1.1.3 天然橡胶的补强第13-14页
    1.2 无机纳米填料在橡胶中的应用进展第14-15页
        1.2.1 纳米碳酸钙第14-15页
        1.2.2 纳米氧化锌第15页
        1.2.3 纳米二氧化硅第15页
    1.3 纳米Fe_3O_4概述第15-19页
        1.3.1 纳米Fe_3O_4的性质与应用第15-16页
        1.3.2 纳米Fe_3O_4的制备第16-18页
        1.3.3 纳米Fe_3O_4的改性第18-19页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研究内容第19-21页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9-20页
        1.4.2 研究主要内容第20-21页
2 纳米无机填料增强理论第21-27页
    2.1 纳米填料补强机理第21-23页
    2.2 橡胶复合材料导热机理第23-27页
        2.2.1 非填充型复合材料导热机理第23-24页
        2.2.2 填充型复合材料的导热机理第24-27页
3 纳米Fe_3O_4对炭黑配方橡胶性能影响第27-47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实验目的及方案第27-28页
        3.2.1 实验目的第27-28页
        3.2.2 实验方案第28页
    3.3 实验主要原料及设备第28-31页
        3.3.1 主要原材料第28-29页
        3.3.2 实验用主要设备及仪器第29-31页
    3.4 试样制备第31-33页
        3.4.1 实验配方第31页
        3.4.2 试样制备第31-33页
    3.5 性能测试第33-36页
        3.5.1 混炼胶硫化特性测试第33页
        3.5.2 混炼胶门尼粘度测试第33-34页
        3.5.3 橡胶加工性能测试第34页
        3.5.4 硫化胶硬度测试第34页
        3.5.5 硫化胶力学性能测试第34-35页
        3.5.6 硫化胶导热性能测试第35-36页
    3.6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6-46页
        3.6.1 纳米Fe_3O_4对混炼胶硫化特性的影响第36-39页
        3.6.2 纳米Fe_3O_4对混炼胶门尼粘度的影响第39页
        3.6.3 纳米Fe_3O_4对混炼胶动态流变性能的影响第39-41页
        3.6.4 纳米Fe_3O_4对硫化胶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第41-44页
        3.6.5 纳米Fe_3O_4对硫化胶导热性能的影响第44-46页
    3.7 本章小结第46-47页
4 纳米Fe_3O_4对白炭黑配方橡胶性能影响第47-63页
    4.1 引言第47页
    4.2 实验主要原料及设备第47-48页
        4.2.1 主要原材料第47页
        4.2.2 实验用主要设备及仪器第47-48页
        4.2.3 实验方案第48页
    4.3 试样制备第48-50页
        4.3.1 实验配方第48-49页
        4.3.2 试样第49-50页
    4.4 性能测试第50页
    4.5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0-61页
        4.5.1 纳米Fe_3O_4对混炼胶硫化特性的影响第50-53页
        4.5.2 纳米Fe_3O_4对混炼胶门尼粘度的影响第53-54页
        4.5.3 纳米Fe_3O_4对混炼胶动态流变性能的影响第54-55页
        4.5.4 纳米Fe_3O_4对硫化胶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第55-59页
        4.5.5 纳米Fe_3O_4对硫化胶导热性能的影响第59-61页
    4.6 本章小结第61-63页
5 橡胶厚制品硫化过程中的温度场模拟第63-73页
    5.1 热传递基本理论第63-64页
    5.2 ANSYS热分析模块及瞬态分析简介第64页
    5.3 硫化过程中有限元模型第64-66页
        5.3.1 几何模型第64-65页
        5.3.2 模型物性参数的选取第65页
        5.3.3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第65-66页
    5.4 传热状态仿真分析第66-69页
        5.4.1 硫化温度分布图第66-68页
        5.4.2 典型点的温度变化第68-69页
    5.5 预热对硫化温度分布的影响第69-71页
    5.6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结论与展望第73-75页
    1 结论第73-74页
    2 展望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9页
致谢第79-8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1-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IIR/NBR共混宽温域橡胶阻尼材料的研究及减振器的制备
下一篇:以吩噻嗪为中心多刺激响应性D-A荧光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其光学性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