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2-13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3-1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7-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7页 |
1.2 电源芯片基础 | 第17-19页 |
1.2.1 快充协议介绍 | 第17-18页 |
1.2.2 常用的电压转换方式介绍 | 第18-19页 |
1.3 DC-DC转换器的发展方向与新技术 | 第19-21页 |
1.3.1 发展方向介绍 | 第19-20页 |
1.3.2 新技术介绍 | 第20-21页 |
1.4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21-22页 |
1.5 本论文主要工作 | 第22-23页 |
第二章 Auto Buck-Boost DC-DC转换器原理 | 第23-41页 |
2.1 DC-DC转换器的结构及原理 | 第23-29页 |
2.1.1 Buck结构DC-DC转换器 | 第24-25页 |
2.1.2 Boost结构DC-DC转换器 | 第25-26页 |
2.1.3 反向Buck-Boost结构DC-DC | 第26-27页 |
2.1.4 正向Buck-Boost结构DC-DC | 第27-29页 |
2.2 DC-DC转换器的控制方法 | 第29-36页 |
2.2.1 PWM控制模式 | 第30-34页 |
2.2.2 PFM控制模式 | 第34-36页 |
2.3 基于锁相环的控制方法 | 第36-37页 |
2.4 DC-DC转换器的其它指标分析 | 第37-40页 |
2.4.1 功耗分析 | 第37-38页 |
2.4.2 输出纹波分析 | 第38-39页 |
2.4.3 ESD分析 | 第39-4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三章 DC-DC转换器主要模块的分析和设计 | 第41-73页 |
3.1 功率管以及电感电容的选取 | 第41-42页 |
3.2 锁相环控制电路设计 | 第42-48页 |
3.2.1 锁相环控制方法的原理与设计 | 第42-45页 |
3.2.2 环路稳定性分析与仿真 | 第45-48页 |
3.3 运算放大器的设计 | 第48-52页 |
3.3.1 运算放大器的指标 | 第48-49页 |
3.3.2 两级CMOS运算放大器的设计 | 第49-52页 |
3.4 迟滞比较器的设计 | 第52页 |
3.5 误差放大器的设计 | 第52-55页 |
3.6 基准电路的设计 | 第55-61页 |
3.6.1 电压基准的主要参数 | 第55-56页 |
3.6.2 基准的分类和分析 | 第56-59页 |
3.6.3 基准电路的设计过程 | 第59-61页 |
3.7 振荡器电路的设计 | 第61-63页 |
3.8 相加器电路的设计 | 第63-64页 |
3.9 驱动电路的设计 | 第64-66页 |
3.10 保护电路的设计 | 第66-68页 |
3.10.1 过温保护 | 第66-67页 |
3.10.2 电压保护 | 第67页 |
3.10.3 过流保护 | 第67-68页 |
3.11 整形与同步电路的设计 | 第68-69页 |
3.12 通信模块电路的设计 | 第69-72页 |
3.13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四章 DC-DC转换器的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73-95页 |
4.1 整机芯片的外部连接与内部结构 | 第73页 |
4.2 详细仿真过程及仿真结果分析 | 第73-93页 |
4.2.1 总体功能仿真结果分析 | 第73-76页 |
4.2.2 MOS管软启动功能 | 第76-77页 |
4.2.3 最大负载能力 | 第77-78页 |
4.2.4 最大输出电压 | 第78页 |
4.2.5 PFM功能仿真 | 第78-79页 |
4.2.6 启动时间 | 第79-80页 |
4.2.7 不同输出电压控制信号对比 | 第80-81页 |
4.2.8 输出电压纹波 | 第81-82页 |
4.2.9 输出电流纹波 | 第82-83页 |
4.2.10 电感上的峰值电流 | 第83页 |
4.2.11 调整管上的导通压降 | 第83-85页 |
4.2.12 动态功耗 | 第85页 |
4.2.13 输出精度 | 第85-88页 |
4.2.14 转换效率 | 第88-89页 |
4.2.15 输出结果Corner仿真 | 第89-9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101页 |
致谢 | 第101-103页 |
作者简介 | 第103-105页 |
附录 | 第105-10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