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13-22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13-15页 |
1.信息产业化的高速发展 | 第13页 |
2.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国家战略和广泛兴起 | 第13-14页 |
3.信息经济学理论广泛应用于档案学研究 | 第14页 |
4.对数字档案馆效益问题的普遍忽视 | 第14-15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关于数字档案馆的研究 | 第15-16页 |
2.将信息经济学与信息产业化环境纳入档案学视阈的探讨 | 第16-17页 |
3.关于档案工作效益和档案馆等非营利信息机构评价机制的研究 | 第17-18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8-20页 |
1.理论上拓宽了对数字档案馆的认知领域 | 第18-19页 |
2.实践上有助于数字档案馆适应信息产业化环境的角色定位 | 第19-20页 |
(四)创新之处 | 第20-22页 |
1.以信息产业化环境为视角 | 第20页 |
2.结合信息经济学理论与数字档案馆建设实践 | 第20页 |
3.以数字档案馆效益问题为研究重点 | 第20-22页 |
二、信息产业化环境及数字档案馆相关问题概述 | 第22-29页 |
(一)信息产业化环境的表现形式 | 第22-24页 |
1.信息的商品化 | 第22页 |
2.信息机构的市场化 | 第22-23页 |
3.信息市场的产业化 | 第23-24页 |
(二)信息产业化环境对数字档案馆的影响 | 第24-26页 |
1.档案信息的商品化 | 第24-25页 |
2.数字档案馆运行模式市场化 | 第25-26页 |
3.档案信息的产业化 | 第26页 |
(三)信息产业化环境下数字档案馆的角色定位 | 第26-29页 |
1.数字档案馆是具有“品牌”效应的信息集散平台 | 第26-27页 |
2.数字档案馆是具备市场营销可能的非营利信息机构 | 第27-28页 |
3.数字档案馆是传统档案馆“生产规模”的扩大升级形式 | 第28-29页 |
三、信息产业化环境下的数字档案馆“效益”分析 | 第29-36页 |
(一)“效益”与数字档案馆的“效益” | 第29页 |
(二)数字档案馆的效益构成 | 第29-32页 |
1.数字档案馆的社会效益 | 第29-31页 |
2.数字档案馆的经济效益 | 第31-32页 |
(三)数字档案馆的效益特征 | 第32-34页 |
1.社会效益的主导性,经济效益的附加性 | 第32-33页 |
2.社会效益的抽象性,经济效益的潜在性 | 第33页 |
3.社会效益的客观性,经济效益的能动性 | 第33页 |
4.社会效益的长远性,经济效益的即效性 | 第33-34页 |
(四)数字档案馆的效益实现 | 第34-36页 |
1.社会效益的实现是档案馆藏信息社会共享和价值实现的过程 | 第34页 |
2.经济效益的实现是数字档案馆资源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 | 第34-36页 |
四、数字档案馆的效益评价体系建构 | 第36-59页 |
(一)数字档案馆效益评价体系建构目标 | 第36-37页 |
1.为出资建设的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 第36-37页 |
2.为制定数字档案馆有效的发展规划提供支持 | 第37页 |
3.为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的科学管理提供保障 | 第37页 |
(二)数字档案馆效益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 第37-38页 |
1.理论上效益评价的全面性原则 | 第37-38页 |
2.实践上效益评价的权重原则 | 第38页 |
(三)数字档案馆效益评价体系总体框架 | 第38-39页 |
(四)数字档案馆效益评价指标设置 | 第39-48页 |
1.社会效益评价指标 | 第41-44页 |
2.直接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 第44-46页 |
3.间接经济效益评价指标 | 第46-48页 |
(五)数字档案馆效益评价指标权重设置 | 第48-52页 |
1.各评价主体总评分权重 | 第48-50页 |
2.各类效益评价分权重 | 第50-51页 |
3.各类效益评价一级二级指标权重 | 第51-52页 |
(六)数字档案馆效益综合评价模型 | 第52-54页 |
1.国家综合性的数字档案馆综合评价模型 | 第52-53页 |
2.企业数字档案馆综合评价模型 | 第53-54页 |
(七)案例应用分析 | 第54-59页 |
1.D公司数字档案馆的基本概况 | 第54-55页 |
2.D公司数字档案馆效益评价现状 | 第55-57页 |
3.D公司数字档案馆“335”模型效益评价 | 第57-5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9-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