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转换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4-21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4-17页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1.3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2 转换层的基本理论及结构布置方案 | 第21-37页 |
2.1 转换层的概念及发展趋势 | 第21-23页 |
2.2 计算方法 | 第23-28页 |
2.3 布置方案 | 第28-34页 |
2.4 工程结构建模 | 第34-37页 |
3 结构基本抗震性能分析 | 第37-51页 |
3.1 建筑结构自震周期比较 | 第37-39页 |
3.2 建筑结构地震反应力比较 | 第39-44页 |
3.3 底部剪力法地震力 | 第44-4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4 常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 第51-71页 |
4.1 地震波的输入 | 第51-52页 |
4.2 建筑结构的楼层侧向刚度的比较 | 第52-59页 |
4.3 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角 | 第59-64页 |
4.4 地震作用下建筑结构的最大楼层位移 | 第64-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71页 |
5 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 第71-83页 |
5.1 弹塑性时程分析法设计参数 | 第71-72页 |
5.2 不同方案地震作用下的最大楼层位移 | 第72-77页 |
5.3 不同方案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层间位移角 | 第77-8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3-87页 |
6.1 结论 | 第83-85页 |
6.2 展望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从事科学研究及发表论文情况 | 第92-93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