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光伏微型逆变器并网电流控制和传导EMI抑制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注释表 | 第12-13页 |
缩略词 | 第13-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页 |
1.2 光伏微型逆变器研究现状 | 第14-23页 |
1.2.1 微型逆变器拓扑结构与软开关研究 | 第14-19页 |
1.2.2 微型逆变器电流控制研究 | 第19-20页 |
1.2.3 微型逆变器传导EMI研究 | 第20-23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论文结构 | 第23-25页 |
第二章 基于软开关控制的微型逆变器工作原理及分析 | 第25-47页 |
2.1 高效光伏微型逆变器拓扑 | 第25页 |
2.2 有源箝位正反激变换器 | 第25-38页 |
2.2.1 正反激变换器工作原理 | 第26-34页 |
2.2.2 临界连续实现方法 | 第34-38页 |
2.3 基于临界电流模式的全桥逆变器 | 第38-46页 |
2.3.1 单极性全桥逆变器工作原理 | 第39-43页 |
2.3.2 电感电流包络线优化 | 第43-4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三章 延时对并网电流波形的影响及延时补偿实现 | 第47-59页 |
3.1 延时和死区对电流波形的影响 | 第47-48页 |
3.2 数模混合控制的延时组成分析 | 第48-54页 |
3.2.1 硬件复位控制的延时组成 | 第48-51页 |
3.2.2 软件预测控制的延时组成 | 第51-54页 |
3.3 数模混合控制的延时补偿实现 | 第54-58页 |
3.3.1 硬件复位控制的延时补偿 | 第55-56页 |
3.3.2 软件预测控制的延时补偿 | 第56-57页 |
3.3.3 数模混合控制的延时补偿简化 | 第57-5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EMI传导模型及其抑制方法 | 第59-79页 |
4.1 微型逆变器传导EMI的测试原理 | 第59-60页 |
4.2 微型逆变器EMI传导模型 | 第60-70页 |
4.2.1 正反激变换器EMI传导模型 | 第60-65页 |
4.2.2 全桥逆变器EMI传导模型 | 第65-70页 |
4.3 微型逆变器传导EMI抑制方法 | 第70-78页 |
4.3.1 变压器Y1电容与屏蔽层 | 第70-73页 |
4.3.2 输出电感分裂 | 第73-75页 |
4.3.3 EMI滤波器 | 第75-76页 |
4.3.4 输出地线加入电感 | 第76-7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五章 仿真验证与实验验证 | 第79-98页 |
5.1 仿真验证 | 第79-82页 |
5.1.1 正反激变换器临界连续仿真验证 | 第79-80页 |
5.1.2 全桥逆变器延时补偿仿真验证 | 第80-82页 |
5.2 实验验证 | 第82-97页 |
5.2.1 正反激变换器临界连续实验验证 | 第83-87页 |
5.2.2 全桥逆变器延时补偿实验验证 | 第87-92页 |
5.2.3 微型逆变器传导EMI抑制方法实验验证 | 第92-9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8-100页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98-99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05页 |
一、发表论文及专利 | 第105页 |
二、研究生期间参与科研项目 | 第105页 |
三、研究生期间获得荣誉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