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1-12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2-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报头压缩的理论基础 | 第19-27页 |
2.1 报头压缩的可行性研究 | 第19-20页 |
2.2 传统压缩算法的对比 | 第20-23页 |
2.2.1 VJHC | 第20-21页 |
2.2.2 IPHC | 第21-23页 |
2.2.3 CRTP | 第23页 |
2.3 ROHC压缩方案 | 第23-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三章 ROHC关键技术的研究 | 第27-43页 |
3.1 ROHC的编码策略研究 | 第27-30页 |
3.2 ROHC的压缩状态 | 第30-31页 |
3.3 ROHC的运行模式 | 第31-33页 |
3.4 ROHC数据包类型的选取 | 第33-37页 |
3.5 ROHC分割与CRC校验 | 第37-39页 |
3.6 模式转换 | 第39-42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基于ROHC报头压缩的Linux实现及其算法改进 | 第43-65页 |
4.1 ROHC压缩端的实现 | 第44-50页 |
4.1.1 压缩流程设计 | 第44-45页 |
4.1.2 压缩端的模型 | 第45-46页 |
4.1.3 数据结构设计 | 第46-50页 |
4.2 ROHC解压缩端的实现 | 第50-56页 |
4.2.1 解压缩流程设计 | 第50-52页 |
4.2.2 解压缩端的模型 | 第52-53页 |
4.2.3 数据结构设计 | 第53-56页 |
4.3 基于Linux的系统测试与结果分析 | 第56-59页 |
4.3.1 测试环境 | 第56页 |
4.3.2 仿真数据 | 第56-58页 |
4.3.3 参数分析 | 第58-59页 |
4.4 改进的U模式 | 第59-63页 |
4.4.1 优化的可行性分析 | 第59页 |
4.4.2 改进的U模式算法 | 第59-62页 |
4.4.3 改进算法的仿真与分析 | 第62-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五章 基于ROHC报头压缩的VxWorks实现 | 第65-79页 |
5.1 VxWorks操作系统和开发平台 | 第65-67页 |
5.2 VxWorks网络协议栈与网络设备驱动 | 第67-70页 |
5.3 基于报头压缩的Vx orks系统实现 | 第70-76页 |
5.3.1 数据缓冲区的设计 | 第70-72页 |
5.3.2 数据的接收与发送单元的设计 | 第72-73页 |
5.3.3 钩子函数机制的实现 | 第73-74页 |
5.3.4 平台构建与测试 | 第74-7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6-79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作者简介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