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2页 |
1.1 禽流感概述 | 第13-16页 |
1.1.1 H5亚型禽流感的流行 | 第13页 |
1.1.2 禽流感病毒基因组结构 | 第13-14页 |
1.1.3 禽流感病毒HA基因结构和功能 | 第14-15页 |
1.1.4 H5N1禽流感疫苗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2 传染性法氏囊病概述 | 第16-19页 |
1.2.1 传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 | 第16页 |
1.2.2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基因组结构 | 第16-17页 |
1.2.3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VP2基因结构和功能 | 第17-18页 |
1.2.4 传染性法氏囊病疫苗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1.3 鸭瘟病毒概述 | 第19-21页 |
1.3.1 鸭瘟病毒基因组结构 | 第19-20页 |
1.3.2 重组鸭瘟病毒载体疫苗的研究 | 第20-21页 |
1.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第二章 重组病毒的构建及鉴定 | 第22-3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2-28页 |
2.1.1 病毒、菌株、载体 | 第22页 |
2.1.2 试剂和材料 | 第22页 |
2.1.3 引物设计及合成 | 第22-23页 |
2.1.4 基因片段的扩增 | 第23-24页 |
2.1.5 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24-25页 |
2.1.6 重组粘粒的构建 | 第25-26页 |
2.1.7 重组病毒的拯救 | 第26-27页 |
2.1.8 重组病毒的传代和鉴定 | 第27-28页 |
2.1.9 重组病毒的外源基因表达情况 | 第28页 |
2.1.10 重组病毒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28页 |
2.1.11 重组病毒遗传稳定性检测 | 第28页 |
2.2 结果 | 第28-32页 |
2.2.1 PCR扩增基因片段的鉴定 | 第28-29页 |
2.2.2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29-30页 |
2.2.3 重组粘粒的鉴定 | 第30-31页 |
2.2.4 目的基因表达的检测 | 第31页 |
2.2.5 重组病毒在CEF上的生长曲线 | 第31-32页 |
2.2.6 重组病毒的遗传稳定性 | 第32页 |
2.3 讨论 | 第32-34页 |
第三章 重组病毒在SPF鸡中的免疫效力试验 | 第34-39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3.1.1 病毒和疫苗 | 第34页 |
3.1.2 试剂和材料 | 第34页 |
3.1.3 重组病毒TCID50的测定 | 第34页 |
3.1.4 重组病毒免疫效力试验 | 第34-35页 |
3.1.5 抗体的测定 | 第35页 |
3.2 结果 | 第35-37页 |
3.2.1 免疫效力试验攻毒保护结果 | 第35-36页 |
3.2.2 免疫效力试验抗体检测结果 | 第36-37页 |
3.3 讨论 | 第37-39页 |
第四章 重组病毒在SPF鸡中的免疫持续期试验 | 第39-45页 |
4.1 材料与方法 | 第39-40页 |
4.1.1 病毒和疫苗 | 第39页 |
4.1.2 试剂和材料 | 第39页 |
4.1.3 重组病毒TCID50的测定 | 第39页 |
4.1.4 重组病毒免疫持续攻毒保护试验 | 第39-40页 |
4.1.5 免疫持续期抗体观察试验 | 第40页 |
4.2 结果 | 第40-43页 |
4.2.1 免疫持续期试验攻毒保护结果 | 第40-42页 |
4.2.2 免疫持续期试验抗体检测 | 第42-43页 |
4.3 讨论 | 第43-45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作者简历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