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10-11页 |
1.2 图像去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以及论文整体框架结构 | 第12-14页 |
第2章 基于图像增强的图像去雾方法 | 第14-19页 |
2.1 图像直方图均衡化 | 第14页 |
2.2 色彩恒常性和Retinex理论 | 第14-17页 |
2.3 MSRCR算法 | 第17-1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3章 基于物理模型的图像去雾方法 | 第19-29页 |
3.1 大气散射模型 | 第19-21页 |
3.1.1 大气散射效应 | 第19-20页 |
3.1.2 衰减模型 | 第20页 |
3.1.3 大气光模型 | 第20-21页 |
3.2 暗通道优先的图像去雾算法 | 第21-27页 |
3.2.1 暗通道优先原理 | 第21-23页 |
3.2.2 暗通道优先的图像去雾算法 | 第23-27页 |
3.3 暗通道优先算法的一些不足 | 第27-2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4章 基于迭代OTSU的改进暗通道优先的去雾算法 | 第29-40页 |
4.1 最大类间差法(OTSU) | 第29-33页 |
4.2 迭代OTSU | 第33-34页 |
4.3 中值暗通道优先 | 第34-35页 |
4.4 基于迭代OTSU的中值暗通道优先的图像去雾算法 | 第35-38页 |
4.4.1 运用迭代OTSU算法进行全局大气光A的估计 | 第36-37页 |
4.4.2 运用中值暗通道优先对传输率t进行估计 | 第37页 |
4.4.3 运用soft matting对传输率t进行优化 | 第37-38页 |
4.4.4 获取反射图像J | 第3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5章 实验对比与分析 | 第40-46页 |
5.1 评价方法 | 第40-42页 |
5.1.1 主观评价方法 | 第40-41页 |
5.1.2 客观评价方法 | 第41-42页 |
5.2 实验结果分析与比较 | 第42-4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6-48页 |
6.1 总结 | 第46页 |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