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阔叶乔木论文--洋槐论文

刺槐光合生理特征与固碳能力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4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22页
   ·研究背景第14页
   ·光合作用的机理和测定方法第14-15页
     ·光合作用的机理第14-15页
     ·光合作用的测定方法第15页
   ·影响林木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第15-20页
     ·光照强度对林木光合作用的影响第15-16页
     ·温度对林木光合作用的影响第16页
     ·大气C0_2 浓度对林木光合作用的影响第16-17页
     ·土壤水分对林木光合作用的影响第17页
     ·矿质营养对林木光合作用的影响第17-18页
     ·冠层不同层次和方位对林木光合作用的影响第18页
     ·坡向对林木光合作用的影响第18页
     ·林龄对林木光合作用的影响第18-19页
     ·林分密度和疏伐对林木光合作用的影响第19-20页
   ·刺槐光合作用的研究现状第20页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0-22页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2-31页
   ·研究内容第22页
     ·刺槐树冠光合作用的空间异质性第22页
     ·刺槐光合气体交换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22页
     ·刺槐光合作用在晴天和阴天的差异第22页
     ·坡向和林龄对刺槐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第22页
     ·坡向和林龄对刺槐林光合固碳能力的影响第22页
     ·林分密度和疏伐对刺槐林光合固碳能力的影响第22页
   ·研究方法第22-31页
     ·研究区概况第22-23页
     ·林分样地选择第23-27页
     ·气体交换测量第27页
     ·光合生理响应曲线测量第27-29页
     ·叶面积指数测量第29页
     ·光合固碳能力和年碳吸收量估计第29-30页
     ·统计分析第30-31页
第三章 刺槐树冠光合作用的空间异质性第31-39页
   ·刺槐树冠光合作用在不同层次的差异第31-33页
     ·光合生理生态参数在上、中、下层次的差异第31-33页
     ·主要生理生态因子对不同层次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第33页
   ·刺槐树冠光合作用在不同方位的差异第33-36页
     ·光合生理生态参数在东、南、西、北方位的差异第33-36页
     ·主要生理生态因子对不同方位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第36页
   ·刺槐树冠光合作用在不同坡向的差异第36-37页
     ·刺槐日均光合生理生态参数在不同坡向的变化第36-37页
     ·日总光合速率在刺槐树冠不同部位的对比第37页
   ·小结与讨论第37-39页
第四章 刺槐光合气体交换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39-44页
   ·刺槐光合作用与环境因子的日变化进程第39-41页
     ·光合生理参数的日变化进程第39-40页
     ·环境因子的日变化进程第40-41页
   ·刺槐光合生理参数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41-42页
   ·小结与讨论第42-44页
第五章 刺槐光合作用在晴天和阴天的差异第44-51页
   ·刺槐光合生理生态参数在晴天和阴天的差异第44-46页
     ·刺槐光合生理生态参数日进程在晴天和阴天的对比第44-45页
     ·刺槐光合生理生态参数日均值在晴天和阴天的对比第45-46页
   ·刺槐光合光响应曲线在晴天和阴天的差异第46-48页
   ·小结与讨论第48-51页
第六章 坡向和林龄对刺槐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第51-57页
   ·坡向对刺槐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第51-53页
   ·林龄对刺槐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第53-55页
   ·小结与讨论第55-57页
     ·坡向对刺槐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第55-56页
     ·林龄对刺槐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第56-57页
第七章 坡向和林龄对刺槐林光合固碳能力的影响第57-64页
   ·坡向对气体交换日进程、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固碳能力的影响第57-59页
   ·林龄对气体交换日进程、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固碳能力的影响第59-61页
   ·小结与讨论第61-64页
     ·坡向对成熟刺槐林的气体交换、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固碳能力的影响第61-62页
     ·林龄对刺槐林的光合作用、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固碳能力的影响第62-64页
第八章 林分密度和疏伐对刺槐林光合固碳能力的影响第64-72页
   ·林分密度对气体交换、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固碳能力的影响第64-66页
   ·疏伐对气体交换、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固碳能力的影响第66-69页
   ·刺槐林的年碳吸收量第69-70页
   ·小结与讨论第70-72页
     ·林分密度对刺槐林气体交换、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固碳能力的影响第70-71页
     ·疏伐对刺槐林气体交换、叶面积指数和光合固碳能力的影响第71-72页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第72-75页
   ·主要结论第72-73页
     ·刺槐树冠光合作用的空间异质性第72页
     ·刺槐光合气体交换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第72页
     ·刺槐光合作用在晴天和阴天的差异第72页
     ·坡向和林龄对刺槐光合生理特征的影响第72-73页
     ·坡向和林龄对刺槐林光合固碳能力的影响第73页
     ·林分密度和疏伐对刺槐林光合固碳能力的影响第73页
   ·研究展望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93页
英文缩略词第93-94页
致谢第94-95页
作者简介第95-96页
导师简介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杨树木质部导管体积与栓塞脆弱性关系的研究
下一篇:土壤水分对黄土高原主要造林树种细根表面积季节动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