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区域岩体应力状态研究
| 1 绪论 | 第7-16页 |
| 1.1 区域岩体应力状态的研究意义l | 第7-8页 |
| 1.2 区域岩体应力状态的研究方法 | 第8-12页 |
| 1.3 目前的研究成果 | 第12-13页 |
| 1.4 选题依据及意义 | 第13-14页 |
| 1.5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4-16页 |
| 2 岩体应力状态分析方法 | 第16-32页 |
| 2.1 概述 | 第16页 |
| 2.2 区域构造模型确定 | 第16-19页 |
| 2.3 原岩应力测量 | 第19-25页 |
| 2.4 岩性及其分布模型 | 第25页 |
| 2.5 岩体应力分析计算 | 第25-26页 |
| 2.6 岩体应力状态影响因素 | 第26-32页 |
| 3 区域地质构造研究 | 第32-43页 |
| 3.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32页 |
| 3.2 开滦矿区区域地质研究 | 第32-34页 |
| 3.3 荆各庄矿断块划分 | 第34-40页 |
| 3.4 井田地质动力状态野外考察 | 第40-43页 |
| 4 地应力测量及实验研究 | 第43-49页 |
| 4.1 概述 | 第43页 |
| 4.2 地应力测点选取 | 第43页 |
| 4.3 现场施工及测试 | 第43-44页 |
| 4.4 岩石力学试验 | 第44-45页 |
| 4.5 解除和率定曲线 | 第45-47页 |
| 4.6 应力计算结果 | 第47-49页 |
| 5 岩体应力状态分析 | 第49-60页 |
| 5.1 荆各庄岩体应力计算 | 第49-51页 |
| 5.2 应力计算结果 | 第51-53页 |
| 5.3 荆各庄矿构造应力区划分 | 第53-55页 |
| 5.4 岩体应力状态研究的工程应用 | 第55-60页 |
| 6 结论 | 第60-61页 |
| 6.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60页 |
| 6.2 今后的工作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 作者在读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