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9-10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第2章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12-26页 |
2.1 引言 | 第12页 |
2.2 风力机的模型 | 第12-14页 |
2.3 最大功率追踪控制 | 第14-15页 |
2.4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组的结构图及原理 | 第15-16页 |
2.5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16-21页 |
2.5.1 双馈电机在abc三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17-19页 |
2.5.2 双馈电机在d-q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 | 第19-21页 |
2.6 双馈感应风力发电机的矢量控制 | 第21-25页 |
2.6.1 基于定子电压定向的矢量控制 | 第21-22页 |
2.6.2 基于定子电压定向的矢量控制的基本结构 | 第22-25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3章 VSC-HVDC模型及其控制系统 | 第26-40页 |
3.1 引言 | 第26页 |
3.2 VSC-HVDC并网的优势 | 第26-27页 |
3.3 VSC-HVDC的结构与原理 | 第27-29页 |
3.3.1 基于VSC-HVDC的风电场系统的组成结构 | 第27-28页 |
3.3.2 基于VSC-HVDC的风电场系统的原理 | 第28-29页 |
3.4 VSC-HVDC在d-q坐标下的的数学模型 | 第29-32页 |
3.5 VSC-HVDC的控制策略研究 | 第32-38页 |
3.5.1 VSC-HVDC基本控制原理 | 第32-34页 |
3.5.2 风电场侧换流站控制策略 | 第34-36页 |
3.5.3 电网侧换流站的控制策略 | 第36-3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4章 风电场基于VSC-HVDC并网的有功-频率控制 | 第40-58页 |
4.1 引言 | 第40页 |
4.2 电力系统的频率特性及调整 | 第40-41页 |
4.3 风电场有功功率-频率的下垂控制 | 第41-48页 |
4.3.1 引言 | 第41-42页 |
4.3.2 下垂控制的工作原理与模型 | 第42-46页 |
4.3.3 下垂特性参与调频仿真 | 第46-48页 |
4.4 基于蓄电池的有功功率-频率的下垂控制 | 第48-56页 |
4.4.1 引言 | 第48页 |
4.4.2 蓄电池建模与仿真 | 第48-53页 |
4.4.3 蓄电池并网仿真 | 第53-55页 |
4.4.4 蓄电池参与调频仿真 | 第55-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5章 风电场低电压穿越的控制 | 第58-72页 |
5.1 引言 | 第58-59页 |
5.2 LVRT技术研究的必要性 | 第59-63页 |
5.3 叠加定理的低电压控制 | 第63-68页 |
5.4 仿真分析 | 第68-7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个人简历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