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银钠米线的合成及搅拌辅助下的有序组装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26页
    1.1 引言第9-11页
    1.2 银纳米线的制备方法第11-19页
        1.2.1 模板法第11页
        1.2.2 电化学法第11-12页
        1.2.3 静电纺丝法第12页
        1.2.4 多步循环法第12-13页
        1.2.5 湿化学方法第13页
        1.2.6 多元醇法第13-19页
    1.3 纳米线的组装技术第19-24页
        1.3.1 静电力驱动组装第19-20页
        1.3.2 分子间作用力驱动组装第20页
        1.3.3 电泳驱动组装第20-21页
        1.3.4 磁场驱动组装第21页
        1.3.5 表面张力驱动组装第21-22页
        1.3.6 剪切力驱动组装第22-23页
        1.3.7 LB技术组装第23页
        1.3.8 接触印刷组装第23-24页
    1.4 本论文的思路及特色第24-26页
第2章 银纳米线的合成第26-43页
    2.1 引言第26页
    2.2 实验部分第26-28页
        2.2.1 实验仪器与药品第26-27页
        2.2.2 实验步骤第27-28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8-39页
        2.3.1 氯离子的影响第28-30页
        2.3.2 铜离子的影响第30-31页
        2.3.3 CuCl_2·2H_20溶液浓度的影响第31-33页
        2.3.4 第一步中AgNO_3溶液添加量的影响第33-35页
        2.3.5 第一步中AgNO_3溶液添加方式的影响第35-37页
        2.3.6 添加Cu(NO_3)_2·3H_20影响第37-39页
    2.4 银纳米线的表征第39-42页
        2.4.1. 银纳米线的紫外吸收分析第39-40页
        2.4.2 银纳米线的X射线衍射分析第40-41页
        2.4.3 银纳米线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第41-42页
    2.5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3章 PDMS基银纳米线柔性薄膜的制备第43-53页
    3.1 引言第43-44页
    3.2 实验部分第44-46页
        3.2.1 实验仪器与药品第44页
        3.2.2 实验过程第44-46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6-50页
        3.3.1 PDMS处理方式的影响第47-48页
        3.3.2 搅拌速率的影响第48-49页
        3.3.3 搅拌时间的影响第49-50页
    3.4 有序交叉银纳米线电极的表征第50-52页
        3.4.1 双层银纳米线薄膜的SEM表征第50页
        3.4.2 双层银纳米线薄膜的紫外表征第50-51页
        3.4.3 双层银纳米线薄膜的导电性测试第51-52页
    3.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4章 结论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63页
致谢第63-6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偶氮液晶高分子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下一篇:搅拌对聚合物多层膜和纳米线的界面组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