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史论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论文

延安时期毛泽东实践观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4页
    1.3 研究方法第14页
    1.4 论文的主要难点及拟采取的解决方案第14-16页
        1.4.1 主要难点第14-15页
        1.4.2 解决方案第15页
        1.4.3 预期研究成果第15-16页
2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6-20页
    2.1 延安时期第16页
    2.2 实践第16-17页
        2.2.1 实践的含义第16页
        2.2.2 实践的特点第16-17页
    2.3 实践观第17-20页
        2.3.1 实践观的含义第17-18页
        2.3.2 毛泽东实践观第18-20页
3 延安时期毛泽东实践观形成的条件第20-30页
    3.1 延安时期毛泽东实践观形成的时代背景第20-21页
        3.1.1 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第20-21页
        3.1.2 错综复杂的国内环境第21页
    3.2 延安时期毛泽东实践观形成的理论渊源第21-25页
        3.2.1 中国传统知行学说第22-23页
        3.2.2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第23-25页
    3.3 延安时期毛泽东实践观形成的现实基础第25-30页
        3.3.1 党内错误倾向亟须纠正第25-27页
        3.3.2 对敌斗争需要实践理论指导第27-30页
4 延安时期毛泽东实践观的基本内涵及特征第30-42页
    4.1 延安时期毛泽东实践观的基本内涵第30-38页
        4.1.1“知行”关系是延安时期毛泽东实践观的核心内容第30-32页
        4.1.2 实事求是是延安时期毛泽东实践观的思想精髓第32-35页
        4.1.3 群众路线是延安时期毛泽东实践观的实践形态第35-36页
        4.1.4 为人民服务是延安时期毛泽东实践观的价值取向第36-38页
    4.2 延安时期毛泽东实践观的特征第38-42页
        4.2.1 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第38-39页
        4.2.2 时代性与民族性的统一第39-40页
        4.2.3 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第40-42页
5 毛泽东实践观在延安时期两次运动中的具体运用第42-46页
    5.1 “整风运动”——解决党内思想问题的实践活动第42-44页
        5.1.1 延安整风运动是改造全党思想的实践活动第42-43页
        5.1.2 延安整风运动是总结党历史经验的实践活动第43-44页
    5.2 “大生产运动”——解决革命生存问题的实践运动第44-46页
        5.2.1 大生产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困难时期的自救实践第44页
        5.2.2 大生产运动取得了辉煌的成果第44-45页
        5.2.3 大生产运动是延安时期毛泽东实践观的具体体现第45-46页
6 延安时期毛泽东实践观的理论意义及当代启示第46-54页
    6.1 延安时期毛泽东实践观的理论意义第46-49页
        6.1.1 丰富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第46页
        6.1.2 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基础第46-47页
        6.1.3 推动了延安哲学研究的新发展第47-48页
        6.1.4 形成伟大的延安精神第48-49页
    6.2 延安时期毛泽东实践观的当代启示第49-54页
        6.2.1 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保证第49-50页
        6.2.2 为推进群众路线提供动力第50-51页
        6.2.3 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方向第51-52页
        6.2.4 为促进当代哲学发展提供借鉴第52-54页
结语第54-56页
致谢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参与课题及获奖情况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理工科大学生知识产权教育实现机制研究--以陕西省高校为例
下一篇:毛泽东的文化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