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外交、国际关系论文--国际关系论文--国际问题论文--领土争端和边界问题论文

边界效应调控研究--以中缅边境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20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12页
        1.1.1 选题背景第9-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6页
        1.2.1 关于边界第12-13页
        1.2.2 关于边界效应第13-14页
        1.2.3 关于边界效应调控第14-16页
        1.2.4 关于中缅边境第16页
    1.3 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图第16-18页
        1.3.1 研究框架第16-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3.3 技术路线图第18页
    1.4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之处第18-20页
        1.4.1 研究重点和难点第18-19页
        1.4.2 创新之处第19-20页
第2章 边界效应调控理论研究第20-31页
    2.1 边界第20-22页
        2.1.1 边界的涵义第20-21页
        2.1.2 边界的特点第21页
        2.1.3 边界的职能第21-22页
    2.2 边界效应第22-25页
        2.2.1 边界效应的涵义第22-24页
        2.2.2 边界效应的作用第24-25页
    2.3 边界效应调控第25-31页
        2.3.1 边界效应调控的目的第25-26页
        2.3.2 边界效应调控的内容第26页
        2.3.3 边界效应调控的尺度第26-28页
        2.3.4 边界效应调控的主体和手段第28-31页
第3章 缅甸对中缅边境的边界效应调控第31-43页
    3.1 1948年至1962年多党议会的民主时期第31-34页
        3.1.1 调控背景分析第31-32页
        3.1.2 边界效应调控的目的及措施第32-33页
        3.1.3 小结第33-34页
    3.2 1962年至1988年缅式社会主义社会时期第34-36页
        3.2.1 调控背景分析第34-35页
        3.2.2 边界效应调控的目的及措施第35-36页
        3.2.3 小结第36页
    3.3 1988年至2015年新军人政府时期第36-41页
        3.3.1 调控背景分析第37-38页
        3.3.2 边界效应调控的目的及措施第38-40页
        3.3.3 小结第40-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4章 中国对中缅边境的边界效应调控第43-63页
    4.1 冷战背景下中国对中缅边境的边界效应调控第43-46页
        4.1.1 既合作又冲突的时代背景第43-44页
        4.1.2 中国边界效应调控的目标第44-45页
        4.1.3 中国边界效应调控的手段及层面第45-46页
        4.1.4 小结第46页
    4.2 冷战结束以来中国对中缅边境的边界效应调控第46-56页
        4.2.1 改革开放后走向合作的新时期第46-48页
        4.2.2 中国边界效应调控的目标第48-49页
        4.2.3 中国边界效应调控的手段及层面第49-55页
        4.2.4 小结第55-56页
    4.3 缅北冲突爆发后中国对中缅边境的边界效应调控第56-63页
        4.3.1 缅北冲突爆发的特殊时期第56页
        4.3.2 中国边界效应调控的目标第56-57页
        4.3.3 中国边界效应调控的手段及层面第57-61页
        4.3.4 小结第61-63页
第5章 “一带一路”新时期中缅边界效应调控的新途径第63-68页
    5.1 新时期宏观层面边界效应调控的途径第63-65页
        5.1.1 中缅中央政府间应加强沟通第63-64页
        5.1.2 缅政府与民地武间的应缓解冲突第64-65页
    5.2 新时期中观层面边界效应调控的途径第65-66页
        5.2.1 中缅边境地方政府间应增强交流第65页
        5.2.2 完善配套边境地区的基础设施第65-66页
    5.3 新时期微观层面边界效应调控的途径第66-68页
        5.3.1 推动边境教育事业第66-67页
        5.3.2 鼓励边境文化交流第67-68页
第6章 结论第68-70页
致谢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意扩展视角下缅甸国家政局变迁及其对区域地缘政治关系的影响
下一篇:论中南半岛地缘战略区位的主体间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