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缩略表(Abbreviations) | 第7-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8页 |
1、全基因组重测序 | 第12-16页 |
1.1 全基因组重测序概念 | 第12页 |
1.2 高通量测序技术 | 第12-16页 |
1.3 全基因重测序的应用 | 第16页 |
2、全基因组选择信号检测法 | 第16-19页 |
2.1 选择信号基本概念 | 第16-17页 |
2.2 选择信号检测方法 | 第17-18页 |
2.3 选择信号检测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3、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 第19-22页 |
3.1 GWAS概述 | 第19-20页 |
3.2 GWAS试验设计 | 第20-21页 |
3.3 GWAS在动物研究中的应用 | 第21-22页 |
4、核受体辅激活蛋白1基因(Nuclear receptor co-activatorl gene,NCOA1) | 第22-26页 |
4.1 核受体辅激活蛋白 1(NCOA1)基因概况 | 第22页 |
4.2 核受体结构功能 | 第22-23页 |
4.3 核受体辅调节因子 | 第23页 |
4.4 核受体辅激活蛋白作用机制及生物学特性 | 第23-26页 |
4.5 NCOA1基因研究进展 | 第26页 |
5、抑制素 βA基因(βA-inhibin,INHBA) | 第26-27页 |
5.1 抑制素基因概述 | 第26页 |
5.2 抑制素基因的分子结构 | 第26-27页 |
5.3 抑制素作用机制 | 第27页 |
5.4 抑制素基因与绵羊产羔数的关系 | 第27页 |
6、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7-28页 |
第二章 试验部分 | 第28-59页 |
试验一 重测序挖掘多浪羊多胎候选基因 | 第28-42页 |
1、试验材料 | 第28-29页 |
1.1 试验材料采集 | 第28页 |
1.2 主要试剂、溶液及配制 | 第28-29页 |
1.3 试验仪器 | 第29页 |
2、试验方法 | 第29-31页 |
2.1 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2.2 样本DNA提取方法 | 第30-31页 |
2.3 测序及数据质控 | 第31页 |
3、数据分析 | 第31-33页 |
3.1 选择信号检测 | 第31-32页 |
3.2 计算杂合度 | 第32-33页 |
3.3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pool-GWAS) | 第33页 |
3.4 基因注释与富集分析 | 第33页 |
4、试验结果 | 第33-39页 |
4.1 DNA提取结果 | 第33页 |
4.1 测序数据质量情况 | 第33-35页 |
4.2 基于Fst检验数据分析 | 第35-37页 |
4.3 基于杂合度的数据分析 | 第37-38页 |
4.4 基于pool-GWAS的数据分析 | 第38-39页 |
5、讨论 | 第39-42页 |
5.1 Fst检验讨论 | 第39-40页 |
5.2 杂合度讨论 | 第40页 |
5.3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讨论 | 第40页 |
5.4 候选基因的讨论 | 第40-42页 |
试验二 NCOA1基因与多浪羊产羔数关联分析 | 第42-53页 |
1、试验材料 | 第42-43页 |
1.1 试验材料采集 | 第42页 |
1.2 主要试剂、溶液及配制 | 第42页 |
1.3 试验设备 | 第42-43页 |
2、试验方法 | 第43-45页 |
2.1 样品DNA提取 | 第43页 |
2.2 引物设计 | 第43页 |
2.3 PCR扩增及反应条件 | 第43-44页 |
2.4 数据分析方法 | 第44页 |
2.5 群体遗传学分析 | 第44-45页 |
3、试验结果 | 第45-51页 |
3.1 多浪羊DNA提取结果 | 第45-46页 |
3.2 NCOA1基因不同引物PCR结果 | 第46-48页 |
3.3 NCOA1不同PCR产物测序结果 | 第48-50页 |
3.4 NCOA1基因遗传学分析 | 第50-51页 |
4、讨论 | 第51-53页 |
试验三 INHBA基因与多浪羊产羔数相关性分析 | 第53-59页 |
1、试验材料 | 第53页 |
1.1 试验材料采集 | 第53页 |
1.2 主要试剂、溶液及配制 | 第53页 |
1.3 试验设备 | 第53页 |
2、试验方法 | 第53-54页 |
2.1 样品DNA提取 | 第53页 |
2.2 引物设计 | 第53页 |
2.3 PCR扩增及反应条件 | 第53-54页 |
2.4 数据分析方法 | 第54页 |
2.5 群体遗传学研究方法 | 第54页 |
3、试验结果 | 第54-57页 |
3.1 多浪羊DNA提取结果 | 第54页 |
3.2 INHBA基因不同引物PCR结果 | 第54-55页 |
3.3 INHBA不同PCR产物测序结果 | 第55-56页 |
3.4 INHBA基因遗传学分析 | 第56-57页 |
4、小结与讨论 | 第57-59页 |
结语 | 第59-60页 |
创新点 | 第60页 |
存在问题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作者简历 | 第68-69页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