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新常态”促使经济转型成为热点话题 | 第10页 |
1.1.2 城市经济转型成为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 | 第10页 |
1.1.3 新疆城市经济转型的政策推动和必要性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3.3 简要评述 | 第14-15页 |
1.4 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2.1.1 经济转型 | 第17页 |
2.1.2 城市经济转型 | 第17-18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8-20页 |
2.2.1 城市发展理论 | 第18页 |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8-19页 |
2.2.3 生态经济理论 | 第19-20页 |
2.2.4 协调发展理论 | 第2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转型发展现状及问题 | 第21-33页 |
3.1 天山北坡经济带研究区域概况 | 第21页 |
3.2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现状 | 第21-28页 |
3.2.1 产业结构转型现状 | 第22-24页 |
3.2.2 技术水平转型现状 | 第24-25页 |
3.2.3 外向型经济转型现状 | 第25-26页 |
3.2.4 城市社会系统转型现状 | 第26-27页 |
3.2.5 城市环境系统转型现状 | 第27-28页 |
3.3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经济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32页 |
3.3.1 产业结构层次低,结构化转型存在一定的被动性 | 第28-29页 |
3.3.2 城市首位度明显,集约型增长转型受限 | 第29页 |
3.3.3 基础设施滞后,社会系统的转型效益不明显 | 第29-30页 |
3.3.4 生态环境脆弱,环境系统的转型力度不足 | 第30-3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经济转型成效实证分析 | 第33-54页 |
4.1 城市经济转型成效评价体系构建 | 第33-38页 |
4.1.1 城市经济转型成效评价体系 | 第33-34页 |
4.1.2 城市经济转型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 第34-35页 |
4.1.3 城市经济转型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确立 | 第35-38页 |
4.2 基于熵权TOPSIS法城市经济转型成效评价 | 第38-44页 |
4.2.1 评价指标赋权方法及权重的确定 | 第38-40页 |
4.2.2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转型动力系统评价 | 第40-42页 |
4.2.3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转型绩效系统评价 | 第42-44页 |
4.3 基于耦合协调度的城市经济转型成效协调性分析 | 第44-53页 |
4.3.1 城市经济转型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 | 第44-45页 |
4.3.2 城市经济转型动力系统与绩效系统的耦合协调性分析 | 第45-48页 |
4.3.3 城市经济转型绩效系统中经济-社会-环境的耦合协调性分析 | 第48-5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 第54-58页 |
5.1 提升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经济转型成效水平的对策建议 | 第54-56页 |
5.1.1 强化城市经济转型动力 | 第54-55页 |
5.1.2 提升城市经济转型绩效 | 第55-56页 |
5.2 促进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经济转型协调性的对策建议 | 第56-58页 |
5.2.1 天山北坡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对策 | 第56页 |
5.2.2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内部协调发展对策 | 第56-5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8-61页 |
6.1 研究结论与创新 | 第58-59页 |
6.1.1 研究结论 | 第58-59页 |
6.1.2 创新之处 | 第59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 | 第64-66页 |
作者简介 | 第66-67页 |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