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城市经济管理论文

透过“万科控制权之争”分析万科公司治理缺陷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7页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0-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页
        1.1.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第11-14页
        1.2.1 公司治理内涵第11-12页
        1.2.2 股权结构研究第12-13页
        1.2.3 董事会治理研究第13页
        1.2.4 内部人控制问题研究第13-14页
        1.2.5 万科治理问题研究第14页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4-15页
        1.3.1 研究思路第14-15页
        1.3.2 研究方法第15页
    1.4 论文框架第15-16页
    1.5 论文创新之处第16-17页
        1.5.1 研究方法创新第16页
        1.5.2 研究角度创新第16-17页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7-21页
    2.1 公司治理内涵第17页
    2.2 公司治理模式第17-19页
        2.2.1 家族模式第17页
        2.2.2 英美模式第17-18页
        2.2.3 德日模式第18-19页
    2.3 公司治理相关理论基础第19-21页
        2.3.1 委托代理理论第19页
        2.3.2 股东利益至上理论第19-20页
        2.3.3 利益相关者理论第20-21页
第3章 万科控制权之争案例概况第21-24页
    3.1 万科简介第21页
    3.2 万科控制权之争事件回顾第21-22页
    3.3 万科管理层的懈怠与失误第22-24页
第4章 万科控制权之争的治理问题第24-46页
    4.1 股权结构分散是先天缺陷第24-29页
        4.1.1 万宝之争前万科股权集中度第24-25页
        4.1.2 分散型股权结构成因第25-27页
        4.1.3 分散型股权结构的不足第27-29页
    4.2 万科董事会治理薄弱第29-34页
        4.2.1 董事会组织结构第29-30页
        4.2.2 董事会运作状况第30-32页
        4.2.3 董事薪酬过高第32页
        4.2.4 独立董事不独立第32-34页
    4.3 万科监事会形同虚设第34-36页
        4.3.1 监事会组织结构第34-35页
        4.3.2 监事会运作状况第35-36页
    4.4 万科管理层权力过大第36-42页
        4.4.1 事业合伙人制度第37-42页
        4.4.2 管理层精准减持第42页
    4.5 万科信息披露违规第42-46页
        4.5.1 虚假披露潜在交易对手第43页
        4.5.2 隐瞒资管计划关联关系第43-44页
        4.5.3 隐瞒管理层获利情况第44页
        4.5.4 隐瞒重大交易第44-46页
第5章 案例启示第46-49页
    5.1 内部治理启示第46-48页
        5.1.1 优化股权结构第46页
        5.1.2 完善公司章程第46页
        5.1.3 取缔监事会第46-47页
        5.1.4 改革独立董事制度第47-48页
    5.2 外部治理启示第48-49页
        5.2.1 建立小股东的维权意识第48页
        5.2.2 加大信息披露违规处罚力度第48-49页
第6章 结论第49-51页
    6.1 研究结论第49-50页
    6.2 研究展望及不足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3页
致谢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H市“绿化广东大行动”政府环境绩效审计研究
下一篇:基于二维纳米片层的杂化材料制备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