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流动性管理:对货币政策的替代
致谢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图目录 | 第10-12页 |
表目录 | 第12-16页 |
1. 导论 | 第16-22页 |
·选题与研究背景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9页 |
·研究的基本框架 | 第19-20页 |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20-22页 |
2. 文献综述 | 第22-49页 |
·引言 | 第22页 |
·流动性的界定 | 第22-31页 |
·宏观流动性的扩张与传导机制 | 第31-40页 |
·宏观流动性的管理框架 | 第40-47页 |
·总结与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47-49页 |
3 传统货币政策框架的挑战 | 第49-71页 |
·引言 | 第49页 |
·传统货币政策框架的理论基础 | 第49-54页 |
·金融变迁与金融全球化对货币政策的挑战 | 第54-59页 |
·当前货币政策实践的效果 | 第59-69页 |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 第69-71页 |
4. 宏观流动性的内涵界定与传导机制研究 | 第71-94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71-72页 |
·宏观流动性的内涵与界定 | 第72-79页 |
·宏观流动性的传导机制 | 第79-84页 |
·宏观流动性分析与传统货币分析比较 | 第84-92页 |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 第92-94页 |
5. 私人部门宏观流动性研究:非金融与金融部门 | 第94-11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4-95页 |
·非金融私人部门宏观流动性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 第95-100页 |
·金融部门宏观流动性与金融业增加值的关系 | 第100-107页 |
·金融体系与金融不稳定性问题 | 第107-111页 |
·次贷危机案例分析 | 第111-117页 |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 第117-119页 |
6. 政府部门宏观流动性研究 | 第119-13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9-120页 |
·政府部门宏观流动性与政府购买的关系 | 第120-126页 |
·中国政府部门宏观流动性及其监测 | 第126-130页 |
·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问题 | 第130-136页 |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 第136-138页 |
7. 开放经济宏观流动性研究 | 第138-15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38-140页 |
·国外部门宏观流动性与净出口的关系 | 第140-146页 |
·近十年来中国经济外部失衡分析 | 第146-155页 |
·主要结论与政策启示 | 第155-157页 |
8. 宏观流动性管理框架的构建 | 第157-17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57-158页 |
·当前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改进 | 第158-167页 |
·宏观流动性管理框架中间目标的选择 | 第167-174页 |
·宏观流动性管理框架政策工具的选择 | 第174-175页 |
·宏观流动性管理框架体系 | 第175-17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7-190页 |
附录1 中国宏观流动性的测算 | 第1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