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风力发电技术概述 | 第11-13页 |
1.3 永磁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3.1 永磁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2 永磁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变流器控制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风电机组控制方案 | 第20-32页 |
2.1 风电系统结构的确定 | 第20-21页 |
2.1.1 风电机组结构方案 | 第20页 |
2.1.2 变流器拓扑结构 | 第20-21页 |
2.2 风力发电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21-29页 |
2.2.1 风力机的数学模型 | 第21-23页 |
2.2.2 永磁同步发电机的数学模型 | 第23-26页 |
2.2.3 PWM变流器的数学模型 | 第26-29页 |
2.3 控制系统设计目标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2页 |
第3章 发电机侧变流器的控制策略 | 第32-48页 |
3.1 最大风能捕获的实现 | 第32-38页 |
3.1.1 风力发电机的功率输出特性 | 第32-34页 |
3.1.2 风力机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4-36页 |
3.1.3 最大风能捕获控制策略 | 第36-38页 |
3.2 永磁同步发电机控制技术 | 第38-40页 |
3.3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技术 | 第40-45页 |
3.3.1 SVPWM的基本原理 | 第40-42页 |
3.3.2 SVPWM的实现 | 第42-44页 |
3.3.3 SVPWM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4-45页 |
3.4 机侧变流器控制策略 | 第45-47页 |
3.4.1 机侧变流器控制框图 | 第45-46页 |
3.4.2 机侧变流器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6-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网侧变流器的控制策略 | 第48-60页 |
4.1 网侧变流器控制技术分析 | 第48页 |
4.2 直接功率控制技术 | 第48-54页 |
4.2.1 瞬时功率理论 | 第49-50页 |
4.2.2 直接功率控制的实现 | 第50-53页 |
4.2.3 直接功率控制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53-54页 |
4.3 双闭环控制技术 | 第54-56页 |
4.3.1 双闭环控制原理 | 第54-55页 |
4.3.2 双闭环控制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55-56页 |
4.4 风力发电系统的低电压穿越技术 | 第56-59页 |
4.4.1 低电压穿越的技术要求 | 第57页 |
4.4.2 直驱式风电系统低电压穿越的实现 | 第57-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永磁直驱风力发电系统建模与仿真分析 | 第60-76页 |
5.1 主电路参数的确定 | 第60-61页 |
5.1.1 直流侧电容的选择 | 第60页 |
5.1.2 交流侧电感的选择 | 第60-61页 |
5.2 风电系统仿真建模 | 第61-66页 |
5.2.1 风速模型 | 第61-63页 |
5.2.2 发电机仿真模型 | 第63-65页 |
5.2.3 风力发电系统整体仿真模型 | 第65-66页 |
5.3 风电系统仿真分析 | 第66-74页 |
5.3.1 机侧最大风能捕获控制仿真分析 | 第66-70页 |
5.3.2 网侧并网控制仿真分析 | 第70-7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