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中英文缩略词索引 | 第10-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3页 |
1.1 骨肉瘤治疗的现状 | 第11-13页 |
第2章 材料和方法 | 第13-20页 |
2.1 材料 | 第13-15页 |
2.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 第13页 |
2.1.2 一般资料 | 第13-14页 |
2.1.3 主要仪器和材料 | 第14-15页 |
2.2 操作方法与步骤 | 第15-17页 |
2.2.1 化疗基本方案 | 第15页 |
2.2.2 操作步骤与方法 | 第15-17页 |
2.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估 | 第17-19页 |
2.3.1 化疗后 8h、72h的患肢关节活动、疼痛评分及瘤体周径的改变 | 第17-18页 |
2.3.2 评价化疗后肿瘤影像学表现及体征的改变情况 | 第18页 |
2.3.3 碱性磷酸酶(ALP)、保肢手术出血量评估 | 第18页 |
2.3.4 肿瘤细胞坏死率的计算 | 第18页 |
2.3.5 化疗后不良反应 | 第18-19页 |
2.4 血浆顺铂浓度的检测 | 第19页 |
2.5 数据处理 | 第19-20页 |
第3章 结果 | 第20-30页 |
3.1 区域血管阻断动脉灌注化疗(FAIC)治疗骨肉瘤的近期疗效 | 第20-23页 |
3.1.1 FAIC组与IVC组疼痛缓解、关节活动增加、瘤体最大周径减小情况分析 | 第20-21页 |
3.1.2 化疗后FAIC与IVC在影像学和化验上的差异 | 第21-23页 |
3.2 区域血管阻断动脉灌注化疗在肿瘤切除术中出血量、碱性磷酸酶变化、肿瘤坏死率的情况 | 第23-24页 |
3.3 区域血管阻断动脉灌注化疗的2年生存率、2 年内保肢率成功率情况 | 第24-25页 |
3.4 区域血管阻断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并发症 | 第25-26页 |
3.5 区域血管阻断动脉灌注化疗血浆顺铂浓度检测模型 | 第26-28页 |
3.5.1 高效液相色谱模型的参数 | 第26页 |
3.5.2 高效液相色谱模型的可靠性评价 | 第26-28页 |
3.6 区域血管阻断动脉灌注化疗的血浆顺铂血浆代谢动力学 | 第28-30页 |
第4章 讨论 | 第30-35页 |
4.1 区域血管阻断动脉灌注化疗(FAIC)的优势及可靠性分析 | 第30-31页 |
4.2 FAIC对近期临床疗效、影像学改变 | 第31-32页 |
4.3 化疗后术中出血、ALP、肿瘤细胞坏死率的影响评估及意义 | 第32页 |
4.4 总保肢成功率、2 年内无病生存率、2 年总生存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4.5 FAIC与IVC的化疗不良反应评价 | 第33页 |
4.6 FAIC 与 IVC 血浆顺铂药代动力学及 HPLC | 第33-34页 |
4.7 总结 | 第34-35页 |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5-36页 |
5.1 结论 | 第35页 |
5.2 问题与展望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41-42页 |
综述 | 第42-50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