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薯类作物病虫害论文--马铃薯(土豆)病虫害论文

PVS和PLRV ELISA检测试剂盒的研制与应用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9页
    1 马铃薯产业现状概况第10-11页
    2 马铃薯主要病毒介绍第11-17页
        2.1 马铃薯Y病毒第12页
        2.2 马铃薯X病毒第12-13页
        2.3 马铃薯S病毒第13-14页
        2.4 马铃薯A病毒第14页
        2.5 马铃薯M病毒第14页
        2.6 马铃薯卷叶病毒第14-15页
        2.7 中国马铃薯病毒病害的种类及发生分布情况第15-17页
    3 马铃薯病毒检测技术第17-26页
        3.1 生物学检测法第17-18页
        3.2 电子显微镜检测法第18-20页
            3.2.1 电镜负染色检测法第18页
            3.2.2 电镜超薄切片法第18-19页
            3.2.3 免疫电镜检测法第19-20页
        3.3 免疫学检测法第20-22页
            3.3.1 酶联免疫吸附法第20-22页
                3.3.1.1 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DAS-ELISA)第20-21页
                3.3.1.2 间接法(I-ELISA)第21页
                3.3.1.3 三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TAS-ELISA)第21页
                3.3.1.4 斑点免疫检测法(DOT-ELISA)第21页
                3.3.1.5 快速酶联免疫吸附法(快速ELISA)第21-22页
            3.3.2 免疫试纸条法第22页
        3.4 分子生物学检测法第22-26页
            3.4.1 核酸杂交技术第22-24页
                3.4.1.1 印迹杂交第23页
                3.4.1.2 斑点杂交第23页
                3.4.1.3 组织印迹杂交第23页
                3.4.1.4 生物芯片第23-24页
            3.4.2 RT-PCR检测技术第24-26页
                3.4.2.1 常规RT-PCR检测技术第24-25页
                3.4.2.2 多重RT-PCR检测技术第25页
                3.4.2.3 荧光竞争RT-PCR检测技术第25-26页
                3.4.2.4 免疫捕获RT-PCR检测技术第26页
    4 检测方法的比较第26-27页
    5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7-29页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第29-47页
    1 材料第29-30页
        1.1 样品来源第29页
        1.2 宿主菌第29页
        1.3 质粒载体第29页
        1.4 各种酶及试剂第29页
        1.5 引物第29-30页
        1.6 主要实验仪器第30页
    2 方法第30-47页
        2.1 电子显微镜检测方法(负染色法)第30页
        2.2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检测方法第30-32页
            2.2.1 双抗体夹心ELISA(DAS-ELISA)第30-31页
            2.2.2 间接ELISA(I-ELISA)第31-32页
        2.3 目的片段的扩增及克隆第32-36页
            2.3.1 植物总RNA的提取第32页
            2.3.2 目的片段的扩增第32-33页
                2.3.2.1 两步法RT-PCR扩增第32-33页
            2.3.3 目的片段的克隆第33-36页
                2.3.3.1 PCR产物回收第33-34页
                2.3.3.2 连接第34页
                2.3.3.3 转化第34-35页
                2.3.3.4 阳性克隆的划线培养第35页
                2.3.3.5 阳性克隆的PCR鉴定(菌落PCR)第35页
                2.3.3.6 质粒DNA的提取第35-36页
        2.4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6-39页
            2.4.1 质粒及载体的双酶切及纯化第36-37页
            2.4.2 表达载体的连接第37页
            2.4.3 表达载体的转化第37-38页
            2.4.4 菌落PCR及测序鉴定第38页
            2.4.5 质粒的提取和菌液的保存第38-39页
            2.4.6 表达载体质粒的双酶切鉴定第39页
            2.4.7 转化表达菌第39页
        2.5 目的蛋白的诱导表达第39-40页
        2.6 重组蛋白的SDS-PAGE电泳检测第40-41页
        2.7 诱导蛋白的可溶性分析、纯化及复性第41-42页
        2.8 纯化蛋白浓度的测定第42页
        2.9 抗血清的制备第42-43页
        2.10 抗血清效价及工作浓度的测定第43-44页
        2.11 抗血清专化性的测定第44页
        2.12 抗血清灵敏度的測定第44页
        2.13 Western blot鉴定第44-46页
        2.14 检测试剂盒的制备第46页
        2.15 检测试剂盒的ID-ELISA应用第46页
        2.16 试剂盒检测结果的PCR验证第46-47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47-61页
    1 电子显微镜检测结果第47页
        1.1 马铃薯S病毒第47页
        1.2 马铃薯卷叶病毒第47页
    2 DAS-ELISA检测结果第47-48页
    3 PVS和PLRV cp基因的扩增及克隆第48-49页
        3.1 RT-PCR扩增第48页
        3.2 质粒DNA的提取第48-49页
    4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第49-51页
        4.1 质粒及载体的双酶切第49-50页
        4.2 菌落PCR及测序鉴定第50-51页
        4.3 重组质粒的双酶切鉴定第51页
    5 重组蛋白的诱导表达第51-52页
    6 表达蛋白的Western blot检测鉴定第52-53页
    7 诱导蛋白的可溶性分析第53页
    8 蛋白的纯化及定量第53-54页
    9 抗血清的制备和效价及工作浓度的测定第54-55页
    10 抗血清专化性的测定第55-56页
    11 抗血清灵敏度的测定第56-57页
    12 试剂盒的组装和使用方法及范围第57-58页
        12.1 试剂盒主要成分第57-58页
        12.2 试剂盒使用方法第58页
        12.3 试剂盒适用机构第58页
    13 检测试剂盒的I-ELISA应用第58-59页
    14 试剂盒检测结果的PCR验证第59-61页
第四章 讨论第61-65页
    1 不同检测方法的比较第61-62页
    2 基因工程技术制备抗血清第62-64页
        2.1 利用cp基因原核表达蛋白制备抗血清第62-63页
        2.2 原核表达蛋白与提纯病毒颗粒制备抗血清的差异第63-64页
    3 检测试剂盒的应用前景第64-65页
第五章 主要结论第65-66页
附录Ⅰ Tris-甘氨酸SDS-PAGE不连续电泳不同浓度凝胶配制第66-67页
附录Ⅱ 主要实验仪器第67-68页
附录Ⅲ 缩写词及英汉对照第68-69页
附录Ⅳ 常用试剂的配制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8页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及投稿的论文及获得专利第78-79页
致谢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解质LSGM的研究
下一篇:污水处理厂出水条件下不同沉水植物的水质净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