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页 |
第一章 LRF 蛋白和单克隆抗体的研究进展 | 第10-21页 |
·内质网应激及其作用机制 | 第10-16页 |
·内质网的结构与功能 | 第10页 |
·内质网应激的产生 | 第10-11页 |
·未折叠蛋白反应 | 第11-16页 |
·LRF 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LRF 在 UPR 中的作用 | 第16页 |
·LRF 在动物生殖中的作用 | 第16页 |
·LRF 在机体中的表达 | 第16-17页 |
·LRF 与治疗单纯胞疹病毒感染 | 第17页 |
·单克隆抗体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单克隆抗体技术的研究 | 第17-18页 |
·单克隆抗体的特性 | 第18-19页 |
·单克隆抗体的应用 | 第19-21页 |
第二章 LRF-N 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以及蛋白的表达和纯化 | 第21-2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主要试剂 | 第21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1-22页 |
·载体及菌株 | 第22页 |
·试验方法 | 第22-2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4-27页 |
·LRF-N 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 第24-25页 |
·GST-LRF-N 蛋白的可溶性分析 | 第25-26页 |
·GST-LRF-N 蛋白的纯化 | 第26-27页 |
·讨论 | 第27页 |
·LRF-N 蛋白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7页 |
·GST-LRF-N 重组蛋白纯化 | 第27页 |
·结论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小鼠免疫及 ELISA 条件筛选 | 第28-3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8-29页 |
·主要试剂 | 第28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8页 |
·实验动物 | 第28页 |
·试验方法 | 第28-2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9-32页 |
·经免小鼠血清抗体效价的检测 | 第29-30页 |
·酶标二抗工作浓度的选择 | 第30页 |
·ELISA 抗原包被浓度、血清最佳稀释倍数检测 | 第30-31页 |
·封闭液的选择 | 第31页 |
·酶标二抗孵育时间的选择 | 第31页 |
·底物作用时间优化 | 第31-32页 |
·间接 ELISA 检测方法的确立 | 第32页 |
·讨论 | 第32-33页 |
·结论 | 第33-34页 |
第四章 抗 GST-LRF-N 蛋白的单克隆杂交瘤株的建立 | 第34-4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4-38页 |
·主要试剂 | 第34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4-35页 |
·实验动物及细胞 | 第35页 |
·试验方法 | 第35-3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8-41页 |
·SP2/0 骨髓瘤细胞的准备 | 第38页 |
·饲养细胞的准备 | 第38-39页 |
·细胞融合 | 第39页 |
·融合细胞的形态观察 | 第39-40页 |
·单克隆细胞株的筛选 | 第40页 |
·细胞株分泌单抗特异性测定 | 第40-41页 |
·讨论 | 第41-42页 |
·融合细胞前的准备 | 第41-42页 |
·细胞融合 | 第42页 |
·阳性单克隆细胞株的筛选 | 第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第五章 抗 LRF-N 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 第43-5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3-48页 |
·主要试剂 | 第43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3-44页 |
·试验动物及细胞 | 第44页 |
·试验方法 | 第44-4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8-52页 |
·复苏与冻存 | 第48页 |
·腹水中抗体含量的测定 | 第48页 |
·杂交瘤细胞上清和腹水单抗效价的测定 | 第48-49页 |
·单抗亚型的检测 | 第49页 |
·单抗特异性检测 | 第49-50页 |
·单抗亲和常数的测定 | 第50-51页 |
·融合细胞的核型分析 | 第51-52页 |
·单克隆抗体的初步应用 | 第52页 |
·讨论 | 第52-53页 |
·杂交瘤细胞特性分析 | 第52-53页 |
·McAb 的亲和力 | 第53页 |
·单抗特异性的检测 | 第53页 |
·单克隆抗体亚型 | 第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