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1-16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13-16页 |
2 视觉测量关键技术与道砟参数测量的相关研究 | 第16-29页 |
2.1 摄像机的成像模型 | 第16-21页 |
2.2 极线几何与基础矩阵 | 第21-23页 |
2.3 摄像机标定 | 第23-26页 |
2.3.1 经典的摄像机标定方法 | 第23-25页 |
2.3.2 摄像机的自标定方法 | 第25-26页 |
2.4 道砟参数类型及定义 | 第26-28页 |
2.5 小结 | 第28-29页 |
3 多视角碎石道砟图像轮廓提取算法 | 第29-37页 |
3.1 碎石道砟图像区域分割 | 第29-31页 |
3.2 局部二值化 | 第31-33页 |
3.3 碎石道砟轮廓提取 | 第33-35页 |
3.4 小结 | 第35-37页 |
4 基于双平面镜系统的摄像机标定方法 | 第37-51页 |
4.1 双面镜系的环境构建 | 第37-39页 |
4.2 基于双平面镜的摄像机自标定方法 | 第39-45页 |
4.2.1 平面镜中的极线几何 | 第39-42页 |
4.2.2 摄像机内参数计算 | 第42-45页 |
4.2.3 摄像机外参数计算 | 第45页 |
4.3 内参标定改进算法 | 第45-50页 |
4.3.1 基于标靶的改进方法 | 第47-48页 |
4.3.2 基于标定物的内参优化方法 | 第48-50页 |
4.4 小结 | 第50-51页 |
5 道砟几何形状参数测量方法 | 第51-68页 |
5.1 基于多视角轮廓投影的道砟形状参数测量原理 | 第51-57页 |
5.2 基于多视角轮廓投影道砟形状参数测量方法 | 第57-61页 |
5.2.1 道砟形状参数的测量方法 | 第57-59页 |
5.2.2 实验结果 | 第59-61页 |
5.3 基于道砟三维数据的参数测量方法 | 第61-67页 |
5.3.1 碎石道砟颗粒的三维数据获取及参数测量方法 | 第62-63页 |
5.3.2 关于阴影和多视点的影响研究 | 第63-65页 |
5.3.3 实验结果 | 第65-67页 |
5.4 小结 | 第67-6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结论 | 第68-69页 |
6.2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作者简历 | 第73-7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