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4页 |
1.1.1 Web APP 的概念 | 第10-11页 |
1.1.2 WebRTC 技术是什么 | 第11-14页 |
1.2 WebRTC 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1.2.1 WebRTC 标准现状 | 第14-16页 |
1.2.2 浏览器端的支持现状 | 第16页 |
1.2.3 企业界现状 | 第16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8页 |
第二章 WebRTC 的架构 | 第18-39页 |
2.1 WebRTC 架构图 | 第18-21页 |
2.1.1 Your Web App(网页应用程序) | 第19页 |
2.1.2 Web API(网页应用程序开发接口) | 第19-20页 |
2.1.3 WebRTC Native C++ API(WebRTC 本地 C++应用程序开发接口) | 第20页 |
2.1.4 Transport / Session(传输和会话) | 第20页 |
2.1.5 VoiceEngine(语音引擎) | 第20-21页 |
2.1.6 VideoEngine(视频引擎) | 第21页 |
2.2 WebRTC Native APIs(WebRTC 本地应用程序开发接口) | 第21-30页 |
2.2.1 线程模型 | 第22页 |
2.2.2 WebRTC 的 APIs | 第22-30页 |
2.3 信令—会话控制、网络和媒体信息 | 第30-33页 |
2.4 RTCPeerConnection 应用程序开发接口 | 第33-36页 |
2.4.1 不使用服务器的 RTCPeerConnection | 第33-34页 |
2.4.2 使用服务器的 RTCPeerConnection | 第34-36页 |
2.5 RTCDataChannel 应用程序开发接口 | 第36-37页 |
2.6 WebRTC 的安全机制 | 第37页 |
2.7 WebRTC 技术应用程序开发者工具 | 第37-38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基于 WebRTC 技术的视频会议系统 | 第39-59页 |
3.1 开发平台 | 第40页 |
3.2 系统架构 | 第40-41页 |
3.3 Node.js 服务器 | 第41-47页 |
3.3.1 为什么采用 Node.js 服务器 | 第41页 |
3.3.2 搭建 Node.js 服务器 | 第41-44页 |
3.3.3 Node.js 服务器端用到的技术 | 第44-47页 |
3.4 建立视频会议网站 | 第47-58页 |
3.4.1 实现功能 | 第47-48页 |
3.4.2 路由设计 | 第48-52页 |
3.4.3 页面布局 | 第52-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测试验证 | 第59-69页 |
4.1 WebRTC 视频会议系统运行步骤 | 第59-62页 |
4.1.1 运行 Node.js 服务器 | 第59-60页 |
4.1.2 运行 Chrome 客户端 | 第60-61页 |
4.1.3 进入视频会议系统 | 第61-62页 |
4.2 WebRTC 视频会议系统通信功能验证 | 第62-63页 |
4.3 WebRTC 视频会议系统管理用户功能验证 | 第63-64页 |
4.4 WebSocket 与 RTCDataChannel 交互时延比较 | 第64-68页 |
4.4.1 比较目的 | 第64页 |
4.4.2 比较环境 | 第64页 |
4.4.3 测试代码 | 第64-66页 |
4.4.4 测试截图 | 第66-67页 |
4.4.5 比较结果 | 第67-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3页 |
5.1 WebRTC 技术的优势 | 第69-71页 |
5.1.1 相较于客户端实时通信方式的优势 | 第69-70页 |
5.1.2 相较于基于插件的网页版实时通信方式的优势 | 第70-71页 |
5.2 WebRTC 技术引起的一些问题 | 第71-72页 |
5.2.1 政府监管问题 | 第71页 |
5.2.2 安全问题 | 第71页 |
5.2.3 带宽问题 | 第71页 |
5.2.4 拥塞问题 | 第71-7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