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1 建筑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 第11页 |
1.1.2 建筑业农民工用工问题突出 | 第11-12页 |
1.1.3 建筑业面临日益严峻的用工紧缺局面 | 第12页 |
1.2 研究的主要问题及意义 | 第12-14页 |
1.2.1 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12-13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3-14页 |
1.3 国内相关研究理论 | 第14-16页 |
1.3.1 从国家政策和法规的角度 | 第15页 |
1.3.2 从社会保障的角度 | 第15-16页 |
1.4 国外相关研究理论 | 第16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第2章 我国建筑业农民工用工现状 | 第17-24页 |
2.1 建筑业概述 | 第17-18页 |
2.1.1 建筑业的概念 | 第17页 |
2.1.2 建筑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 第17-18页 |
2.2 农民工概述 | 第18-19页 |
2.2.1 农民工的概念 | 第18页 |
2.2.2 农民工的产生 | 第18-19页 |
2.2.3 农民工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19页 |
2.3 建筑业农民工的现状 | 第19-20页 |
2.3.1 建筑业农民工的概念 | 第19-20页 |
2.3.2 建筑业农民工的群体特征 | 第20页 |
2.4 建筑业农民工用工制度的变迁 | 第20-21页 |
2.5 当前建筑企业农民工用工方式 | 第21-22页 |
2.6 实施劳务分包制度带来的积极变化 | 第22-23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二十二冶集团天津公司农民工用工分析 | 第24-35页 |
3.1 实施劳务分包制度所取得的成就 | 第24-25页 |
3.1.1 公司产值和规模迅速扩大 | 第24页 |
3.1.2 现场管理水平得到提高 | 第24页 |
3.1.3 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得到解决 | 第24页 |
3.1.4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 第24-25页 |
3.1.5 农民工薪酬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 第25页 |
3.1.6 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 第25页 |
3.1.7 农民工参加党团和工会组织的数量大大增加 | 第25页 |
3.2 实施劳务分包制度所存在的问题 | 第25-33页 |
3.2.1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 | 第25-27页 |
3.2.2 建筑农民工的权利仍得不到充分保障 | 第27-28页 |
3.2.3 建筑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工作仍然很弱 | 第28-29页 |
3.2.4 建筑农民工的法律意识有待提高 | 第29页 |
3.2.5 建筑劳务分包企业挂靠现象依然严重 | 第29-30页 |
3.2.6 建筑企业对农民工的管理难度日益加大 | 第30-31页 |
3.2.7 建筑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 | 第31-32页 |
3.2.8 新生代农民工从事建筑业的愿望不强 | 第32-33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3-35页 |
第4章 建筑业农民工用工对策 | 第35-53页 |
4.1 建筑业农民工用工问题解决的总体思路 | 第35页 |
4.2 建筑业农民工用工问题解决的基本原则 | 第35-36页 |
4.2.1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保障的原则 | 第35页 |
4.2.2 坚持统筹兼顾、循序渐进的原则 | 第35页 |
4.2.3 坚持科学发展、效率优先的原则 | 第35-36页 |
4.3 建筑业农民工用工问题解决的长期措施 | 第36-37页 |
4.3.1 建筑企业组建自己的劳务公司 | 第36页 |
4.3.2 建筑企业直接招聘农民工 | 第36-37页 |
4.4 解决当前建筑业农民工用工问题的具体措施 | 第37-51页 |
4.4.1 建筑企业与优秀劳务公司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 | 第37页 |
4.4.2 加强与劳务公司的合同管理 | 第37-39页 |
4.4.3 加强现场农民工的日常管理 | 第39-41页 |
4.4.4 加强农民工的岗位技能培训工作 | 第41-43页 |
4.4.5 加强农民工的权益保护工作 | 第43-46页 |
4.4.6 关注建筑农民工心理健康问题 | 第46-47页 |
4.4.7 严厉打击各种恶意讨薪行为 | 第47-48页 |
4.4.8 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关怀 | 第48-5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介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