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生产行业管理论文

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与监管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2-24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2-15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1页
        1.2.1 食品安全经济学特性研究第15-16页
        1.2.2 食品安全监管研究第16-18页
        1.2.3 食品安全风险因素研究第18-20页
        1.2.4 食品安全消费行为研究第20页
        1.2.5 食品安全风险评价及预警研究第20-21页
        1.2.6 文献评述第21页
    1.3 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第21-22页
        1.3.1 研究思路第21-22页
        1.3.2 主要内容第22页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2-23页
    1.5 论文的创新点第23-24页
2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分析第24-34页
    2.1 重要概念的界定第24页
    2.2 乳制品质量安全理论第24-28页
        2.2.1 食物安全内涵的发展第24-25页
        2.2.2 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第25页
        2.2.3 HACCP 管理体系第25-26页
        2.2.4 统一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第26-27页
        2.2.5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测第27-28页
        2.2.6 乳制品质量安全评价预警第28页
    2.3 乳制品的质量安全特性第28-31页
        2.3.1 乳制品质量安全的品质特性第28-29页
        2.3.2 乳制品质量安全的经济特性第29-31页
    2.4 博弈论第31-33页
        2.4.1 “柠檬市场”和逆向选择模型第31-32页
        2.4.2 信号博弈理论第32-33页
    2.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3 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分析及监测指标构建第34-54页
    3.1 乳制品质量安全危害分析第34-36页
        3.1.1 生物性危害第34页
        3.1.2 化学性危害第34-36页
        3.1.3 物理性危害第36页
    3.2 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特征分析第36-37页
        3.2.1 阶段性第36页
        3.2.2 隐蔽性第36页
        3.2.3 变动性第36-37页
        3.2.4 危害的不可逆性第37页
        3.2.5 影响的外部性第37页
    3.3 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因素分析第37-45页
        3.3.1 外部风险因素分析第37-42页
        3.3.2 内部风险因素分析第42-45页
    3.4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测理论指标体系设计第45-46页
        3.4.1 理论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第45页
        3.4.2 理论指标体系设计的意义第45-46页
        3.4.3 理论指标体系的选取第46页
    3.5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测实用指标体系设计第46-53页
        3.5.1 定量监测指标体系设计第46-52页
        3.5.2 定性监测指标体系设计第52-53页
    3.6 本章小结第53-54页
4 基于定量指标的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及预警第54-92页
    4.1 定量指标的评价第54-69页
        4.1.1 评价和预警周期的选择第54页
        4.1.2 单指标评价方法第54页
        4.1.3 指标分析及评价第54-67页
        4.1.4 各指标安全等级分布图第67-69页
    4.2 乳制品质量安全综合评价第69-78页
        4.2.1 综合评价模型的选择第69-71页
        4.2.2 赋权方法的选择第71-72页
        4.2.3 主成分分析法的原理第72-73页
        4.2.4 综合评价实证研究第73-78页
    4.3 乳制品质量安全预警第78-91页
        4.3.1 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第78-79页
        4.3.2 单指标趋势预测第79-89页
        4.3.3 质量安全预警第89-91页
    4.4 本章小结第91-92页
5 基于定性指标的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价及预警第92-104页
    5.1 定性指标的评价第92-100页
        5.1.1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评价第92-95页
        5.1.2 兽医制度建设水平评价第95-96页
        5.1.3 乳制品质量安全事件评价第96-98页
        5.1.4 奶牛疫病评价第98-99页
        5.1.5 食品添加剂规范化使用评价第99-100页
        5.1.6 各定性指标安全等级分布图第100页
    5.2 基于定性指标的风险预警第100-103页
        5.2.1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预警第102页
        5.2.2 兽医制度建设水平预警第102-103页
        5.2.3 奶牛疫病预警第103页
        5.2.4 食品添加剂规范化使用程度预警第103页
    5.3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6 案例与实证研究:河北省乳制品质量安全评价及预警第104-124页
    6.1 河北省乳制品产业发展现状第104-108页
        6.1.1 奶牛养殖业发展现状第104-105页
        6.1.2 乳制品加工业发展现状第105-108页
        6.1.3 乳制品消费现状第108页
    6.2 单指标评价第108-110页
        6.2.1 定量指标体系第108-109页
        6.2.2 指标评价第109-110页
    6.3 河北省乳制品质量安全综合评价第110-111页
    6.4 河北省乳制品质量安全预警第111-123页
        6.4.1 单指标趋势预测第111-121页
        6.4.2 单指标预警第121-122页
        6.4.3 综合指标预警第122-123页
    6.5 本章小结第123-124页
7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分析第124-144页
    7.1 乳制品产业发展现状第124-133页
        7.1.1 奶牛养殖业现状第124-126页
        7.1.2 乳制品加工业现状第126-130页
        7.1.3 乳制品销售现状第130-131页
        7.1.4 乳制品消费现状第131-132页
        7.1.5 乳制品进出口现状第132-133页
    7.2 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现状第133-139页
        7.2.1 管理体系现状第133-134页
        7.2.2 相关法律法规现状第134-135页
        7.2.3 相关标准现状第135-136页
        7.2.4 认证认可体系现状第136-138页
        7.2.5 检验检测体系第138页
        7.2.6 信息服务体系现状第138-139页
    7.3 乳制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现状第139-140页
        7.3.1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现状第139-140页
        7.3.2 生鲜乳质量安全风险监测现状第140页
        7.3.3 食品安全应急管理第140页
    7.4 乳制品质量安全现状存在的问题第140-143页
        7.4.1 基于质量安全的乳制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第140-142页
        7.4.2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第142-143页
        7.4.3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存在的问题第143页
    7.5 本章小结第143-144页
8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方式第144-156页
    8.1 乳制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分析第144-153页
        8.1.1 乳制品质量安全信息不对称的表现第144-147页
        8.1.2 乳制品加工企业和奶牛养殖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第147-150页
        8.1.3 乳制品加工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博弈分析第150-153页
    8.2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原则第153-154页
        8.2.1 预防性原则第153-154页
        8.2.2 风险分析原则第154页
        8.2.3 透明性原则第154页
    8.3 监管主体第154-155页
        8.3.1 政府监管第154页
        8.3.2 企业自我监管第154-155页
        8.3.3 媒体监督第155页
        8.3.4 消费者监督第155页
    8.4 本章小结第155-156页
9 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措施第156-166页
    9.1 完善政府监管体系第156-160页
        9.1.1 完善乳制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第156-157页
        9.1.2 完善乳制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第157页
        9.1.3 完善乳制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第157-158页
        9.1.4 完善乳制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第158-159页
        9.1.5 完善乳制品质量安全认证认可体系第159页
        9.1.6 完善乳制品质量安全信息服务体系第159-160页
    9.2 规范奶牛养殖,保障奶源安全第160-164页
        9.2.1 规范奶牛养殖场兽药使用第160页
        9.2.2 继续推进奶牛适度规模化养殖第160-161页
        9.2.3 提升奶农合作社的实力,矫正生鲜乳定价权的过度倾斜第161页
        9.2.4 大力发展奶牛循环经济养殖模式,保障奶业可持续发展第161-164页
    9.3 提升乳制品加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第164页
        9.3.1 提升乳制品加工业科技创新能力,保障乳制品加工业长期发展第164页
        9.3.2 推广 HACCP 体系,提升乳制品加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第164页
    9.4 充分发挥媒体监督功能第164-165页
    9.5 提高消费者监督能力第165页
        9.5.1 加强消费者教育和风险交流第165页
        9.5.2 激励消费者提供质量安全信息第165页
        9.5.3 加强媒体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第165页
    9.6 本章小结第165-166页
10 结论第166-168页
    10.1 主要研究结论第166-167页
    10.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167-168页
参考文献第168-176页
个人简历第176-177页
致谢第177-178页

论文共1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铝合金表面磁控溅射ZrN、TiN、TiCN彩色纳米薄膜工艺的研究
下一篇:农地流转风险规避研究--以华北五省(市、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