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背景分析 | 第8-10页 |
1.2 Android系统安全相关研究 | 第10-13页 |
1.2.1 Android系统应用层的安全研究 | 第10-11页 |
1.2.2 Android系统中间层的安全研究 | 第11-12页 |
1.2.3 Android系统内核层的安全研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论文结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Android系统及关键组件 | 第15-27页 |
2.1 Android操作系统结构 | 第15-16页 |
2.2 Android应用程序的四类组件 | 第16-20页 |
2.2.1 Activity | 第16-18页 |
2.2.2 Service | 第18-19页 |
2.2.3 BroadcastReceiver | 第19页 |
2.2.4 Content Provider | 第19-20页 |
2.3 Android系统安全机制概述 | 第20-22页 |
2.3.1 Linux内核层的安全机制 | 第20-21页 |
2.3.2 应用程序框架层安全机制 | 第21-22页 |
2.3.3 Android签名机制 | 第22页 |
2.4 Android系统进程创建和进程间通信组件 | 第22-24页 |
2.4.1 Zygote | 第22-23页 |
2.4.2 Binder IPC | 第23-24页 |
2.5 LSM框架与Smack模块 | 第24-27页 |
2.5.1 LSM框架 | 第24-26页 |
2.5.2 Smack安全模块 | 第26-27页 |
第三章 Android平台环境自适应安全机制的设计 | 第27-33页 |
3.1 策略定义的形式 | 第27页 |
3.2 系统结构 | 第27-29页 |
3.3 应用初始化模块的设计 | 第29页 |
3.4 权限控制模块的设计 | 第29页 |
3.5 策略管理模块的设计 | 第29-31页 |
3.6 内核安全设计 | 第31-33页 |
第四章 Android平台环境自适应安全机制的实现 | 第33-48页 |
4.1 应用初始化模块的实现 | 第33-36页 |
4.1.1 为应用赋予标签 | 第33-35页 |
4.1.2 为应用进程赋予标签 | 第35-36页 |
4.2 权限控制模块的实现 | 第36-38页 |
4.3 策略管理模块的实现 | 第38-43页 |
4.3.1 为权限控制模块反馈结果 | 第40-41页 |
4.3.2 环境自适应 | 第41页 |
4.3.3 控制模块安全规则的统一 | 第41-43页 |
4.4 内核安全增强的实现 | 第43-48页 |
4.4.4 将Smack模块添加到Android系统内核中 | 第43-45页 |
4.4.5 在Binder IPC中添加新的钩子函数 | 第45-46页 |
4.4.6 默认的Smack规则 | 第46-48页 |
第五章 Android平台环境自适应安全机制的评价 | 第48-54页 |
5.1 安全性评价 | 第48-51页 |
5.1.1 隐私泄露和恶意扣费 | 第48-49页 |
5.1.2 Root权限泄露 | 第49-51页 |
5.2 性能评价 | 第51-54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5页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54页 |
6.2 未来研究方向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