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意义及目的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1.1.3 研究目的 | 第10-12页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页 |
1.3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2-14页 |
1.3.1 创新点 | 第12页 |
1.3.2 存在的不足 | 第12-14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2.1 企业使用外汇衍生品的原因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2.1.1 企业使用外汇衍生品可以产生节税收益。 | 第14页 |
2.1.2 使用外汇衍生品能够降低企业的财务困境成本和破产成本 | 第14-15页 |
2.1.3 使用外汇衍生品能够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和经济增长 | 第15页 |
2.1.4 使用外汇衍生品能够提高企业的价值 | 第15-16页 |
2.2 代理成本方面的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2.2.1 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代理问题 | 第16-17页 |
2.2.2 大股东与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 | 第17-18页 |
2.2.3 产权性质与代理成本之间的关系 | 第18页 |
2.3 外汇衍生品使用与第一类代理成本的文献综述 | 第18-20页 |
第3章 理论分析和假设提出 | 第20-23页 |
3.1 相关理论 | 第20-21页 |
3.2 假设提出 | 第21-23页 |
3.2.1 不考虑企业的性质,即不区分是国有跨境投资企业还是民营跨境投资企业的情况 | 第21页 |
3.2.2 考虑企业的性质,即区分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的情况下 | 第21-23页 |
第4章 研究设计及实证检验 | 第23-33页 |
4.1 研究对象 | 第23页 |
4.2 变量选取 | 第23-25页 |
4.2.1 被解释变量 | 第23-24页 |
4.2.2 解释变量 | 第24页 |
4.2.3 控制变量 | 第24-25页 |
4.3 相关变量描述性统计 | 第25-26页 |
4.4 变量的相关性水平检验 | 第26-27页 |
4.5 我国上市公司运用外汇衍生品概况 | 第27-29页 |
4.5.1 我国上市公司衍生品使用概况 | 第27页 |
4.5.2 我国上市公司衍生品使用的具体情况分析 | 第27-29页 |
4.6 模型构建 | 第29页 |
4.7 第一类代理成本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29-30页 |
4.8 第二类代理成本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30页 |
4.9 区分产权性质下,代理成本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30-33页 |
4.9.1 第一类代理成本 | 第31页 |
4.9.2 第二类代理成本 | 第31-33页 |
第5章 稳健性检验 | 第33-35页 |
5.1 第一类代理成本的稳健性检验 | 第33-34页 |
5.2 第二类代理成本的稳健性检验 | 第34页 |
5.3 区分产权性质的情况下,第一类代理成本检验 | 第34-35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及相关政策建议 | 第35-39页 |
6.1 结论 | 第35页 |
6.2 相关政策建议 | 第35-39页 |
6.2.1 从国家法律层面重视我国外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 第35-36页 |
6.2.2 加快金融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 第36页 |
6.2.3 不断丰富我国外汇衍生品品种 | 第36-37页 |
6.2.4 加强和完善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机制和混合所有制的改革 | 第37页 |
6.2.5 加强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