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软件论文--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论文--程序设计论文

并行程序性能建模关键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7页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9-10页
    1.2 相关领域的进展与成果第10-14页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第14-15页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第15-17页
第2章 并行程序的计算模型第17-31页
    2.1 问题描述第17-18页
    2.2 获取机器指令时间第18-20页
    2.3 循环次数获取第20-28页
        2.3.1 Scalar Evolution算法第20-23页
        2.3.2 循环分析(Loop Analysis)算法第23-28页
    2.4 基本块次数插桩实现第28-29页
    2.5 算法对比实验第29-30页
    2.6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并行程序的通讯分析第31-50页
    3.1 问题描述第31页
    3.2 点对点通信函数建模第31-37页
        3.2.1 Log GP模型第31-33页
        3.2.2 点对点通信函数的数据获取第33-35页
        3.2.3 点对点通信函数模型的构建第35-36页
        3.2.4 模型预测结果分析第36-37页
    3.3 集合通信函数建模第37-48页
        3.3.1 人工神经网络第38-42页
        3.3.2 集合通信函数的数据获取第42-44页
        3.3.3 基于神经网络的集合通信函数模型的构建第44-47页
        3.3.4 模型预测结果分析第47-48页
    3.4 通信数据插桩实现第48-49页
    3.5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4章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0-64页
    4.1 实验对象及平台介绍第50-51页
        4.1.1 实验平台介绍第50页
        4.1.2 NPB实验对象介绍第50页
        4.1.3 CGPOP实验对象介绍第50-51页
    4.2 开发工具介绍第51-52页
    4.3 相关技术第52-55页
        4.3.1 控制流图第52-53页
        4.3.2 删减技术第53-54页
        4.3.3 llvm-prof工具第54-55页
    4.4 实验过程第55-63页
        4.4.1 基本块次数的预测效果第55-57页
        4.4.2 NPB实验结果第57-62页
        4.4.3 CGPOP实验结果第62-63页
    4.5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结论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70-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LSTM的英文文本蕴含识别方法研究
下一篇:搜索广告点击率预测中的冷启动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