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设计、计算与制图论文--机械计算论文

基于应变信息的机械结构动态力识别方法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页
1 绪论第7-11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7-8页
    1.2 载荷识别的分类与发展第8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0页
        1.3.1 动态载荷识别法的国内研究现状第8-9页
        1.3.2 动态载荷识别法的国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0-11页
2 动态载荷识别的理论基础第11-22页
    2.1 多自由度系统的模态坐标转换与微分方程解耦第11页
    2.2 应变模态的有限元模型第11-14页
    2.3 候选集合第14-16页
        2.3.1 候选集合的定义第14页
        2.3.2 候选集合的生成第14-16页
    2.4 D-optimal设计确定最佳测量点第16-17页
        2.4.1 D-optimal设计确定最优候选集合第16页
        2.4.2 顺序交换算法第16-17页
    2.5 Craig-Bampton模型缩聚法第17-21页
        2.5.1 Craig-Bampton模型缩聚法的理论第17-20页
        2.5.2 Craig-Bampton模型缩聚法简化模型第20-21页
    2.6 本章小结第21-22页
3 动态载荷识别的仿真分析第22-29页
    3.1 仿真模型的建立与分析第22-25页
    3.2 模型数据的处理第25-28页
    3.3 本章小结第28-29页
4 动态载荷识别法的实验验证第29-40页
    4.1 引言第29页
    4.2 应变测量实验第29页
    4.3 实验方法第29-32页
        4.3.1 实验准备第29-32页
    4.4 实验结果输出第32-39页
    4.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5 某型摩托车车架动态力的测试第40-45页
    5.1 应变测点的选取第40-42页
    5.2 应变测量实验第42页
    5.3 实验方法第42-43页
    5.4 应变测量结果第43-44页
    5.5 实验结果分析第44页
    5.6 本章小结第44-45页
6 总结与展望第45-47页
    6.1 主要结论第45页
    6.2 相关研究方面的展望第45-47页
致谢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附录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所做的项目第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1920年代上海民间商人团体的选举活动--以上海马路商界联合会为分析中心
下一篇:日本右翼势力修改“和平宪法”问题的历史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