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隔震桥墩振动台试验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1.2 基底隔震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9页 |
1.2.1 概述 | 第13页 |
1.2.2 基底隔震技术的特点 | 第13-15页 |
1.2.3 基底隔震理论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2.4 基底隔震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2.5 基底隔震技术在桥梁结构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1.2.6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9-20页 |
2 基底隔震基本原理与分析方法 | 第20-35页 |
2.1 基底隔震桥墩摇摆机制 | 第20-22页 |
2.2 基底隔震桥墩分析方法 | 第22-24页 |
2.2.1 美国规范 | 第22-23页 |
2.2.2 日本规范 | 第23-24页 |
2.2.3 我国台湾规范 | 第24页 |
2.3 基底摇摆隔震桥墩简介 | 第24-26页 |
2.4 桥梁减隔震原理与隔震装置 | 第26-30页 |
2.4.1 桥梁减隔震原理 | 第26-27页 |
2.4.2 桥梁减隔装置 | 第27-30页 |
2.5 减隔震桥梁分析方法 | 第30-34页 |
2.5.1 推倒分析方法 | 第30-31页 |
2.5.2 动态反应谱分析方法 | 第31-33页 |
2.5.3 动态时程分析方法 | 第33-34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3 基底隔震桥墩振动台试验 | 第35-46页 |
3.1 概述 | 第35页 |
3.2 试验模型设计 | 第35页 |
3.3 试验模型制作 | 第35-39页 |
3.3.1 模型简介 | 第35-38页 |
3.3.2 配重方案 | 第38页 |
3.3.3 模型材料 | 第38-39页 |
3.4 试验设备及采集系统 | 第39-40页 |
3.5 试验地震波选取和处理 | 第40-42页 |
3.5.1 试验地震波选取原则 | 第40-41页 |
3.5.2 试验地震波处理 | 第41-42页 |
3.6 试验工况 | 第42-45页 |
3.6.1 正弦波扫频试验 | 第43页 |
3.6.2 模型Ⅰ试验工况 | 第43-44页 |
3.6.3 模型Ⅱ试验工况 | 第44页 |
3.6.4 模型Ⅲ试验工况 | 第44-45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基底隔震桥墩振动台试验结果分析 | 第46-66页 |
4.0 概述 | 第46页 |
4.1 动力特性试验 | 第46-47页 |
4.2 试验结果 | 第47-51页 |
4.3 加速度反应 | 第51-56页 |
4.3.1 台面输入加速度峰值对加速度反应的影响 | 第51-53页 |
4.3.2 轴压比对加速度反应的影响 | 第53-55页 |
4.3.3 不同类型地震波对加速度反应的影响 | 第55-56页 |
4.4 位移反应 | 第56-61页 |
4.4.1 台面输入加速度峰值对位移反应的影响 | 第56-58页 |
4.4.2 轴压比对位移反应的影响 | 第58-60页 |
4.4.3 不同类型地震波对位移反应的影响 | 第60-61页 |
4.5 应力反应 | 第61-65页 |
4.5.1 台面输入加速度峰值对应力反应的影响 | 第61-64页 |
4.5.2 轴压比对应力反应的影响 | 第64-6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5 基底隔震桥墩数值模拟分析 | 第66-76页 |
5.1 概述 | 第66页 |
5.2 数值计算模型 | 第66-71页 |
5.2.1 模型Ⅰ | 第66-70页 |
5.2.2 模型Ⅱ | 第70页 |
5.2.3 模型Ⅲ | 第70-71页 |
5.3 数值模拟结果与振动台试验结果对比 | 第71-75页 |
5.3.1 加速度反应 | 第72-73页 |
5.3.2 位移反应 | 第73-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6.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 第76-77页 |
6.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