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

以货币主权为底线的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研究--兼论亚投行的战略意义

内容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页
    1.2 相关文献综述第11-15页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5-16页
        1.3.1 研究思路第15-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页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第16-18页
        1.4.1 可能的创新第16-17页
        1.4.2 不足之处第17-18页
第2章 金融安全与货币主权第18-29页
    2.1 金融安全第18-21页
        2.1.1 金融安全的概念第18-19页
        2.1.2 几组概念的区分第19-20页
        2.1.3 影响一国金融安全的因素第20页
        2.1.4 正确认识金融安全问题第20-21页
    2.2 货币主权第21-22页
        2.2.1 国家货币主权的概念第21页
        2.2.2 国家货币主权的内容第21-22页
    2.3 货币主权是金融安全的底线第22-29页
        2.3.1 从中国历史角度分析第23-25页
        2.3.2 从世界历史角度分析第25-29页
第3章 中国金融安全的现状及主要问题第29-41页
    3.1 基本分析框架及相关金融安全指数第29-30页
        3.1.1 分析框架第29-30页
        3.1.2 相关金融安全指数的意义第30页
    3.2 我国金融安全现状第30-36页
        3.2.1 我国金融安全总体可控,但2012年以来呈下行趋势第30-31页
        3.2.2 我国金融机构稳健性从2012年以来呈减弱趋势第31-34页
        3.2.3 我国金融市场安全总体较好,金融市场泡沫有所缓解第34页
        3.2.4 我国经济运行从2011年以来处于下行状态第34-35页
        3.2.5 我国金融主权总体提高,但仍与综合国力脱节第35-36页
    3.3 当前我国金融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6-41页
        3.3.1 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过量的问题第36-37页
        3.3.2 跨境资本的大规模流动的问题第37-38页
        3.3.3 金融市场化改革、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节奏的把握问题第38-39页
        3.3.4 金融创新快与监管落后的矛盾问题第39页
        3.3.5 金融话语权与经济实力相脱节的问题第39-41页
第4章 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41-44页
    4.1 外生因素:国际金融秩序不合理第41页
    4.2 内生因素:国内经济结构不合理与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第41-44页
        4.2.1 经济处于下行状态,经济结构有待调整升级第41-42页
        4.2.2 国内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第42-44页
第5章 亚投行对中国金融安全的战略意义第44-47页
    5.1 亚投行简介第44页
    5.2 亚投行对于中国金融安全的意义第44-47页
        5.2.1 有利于缓解产能过剩压力,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第44页
        5.2.2 有利于降低外汇储备风险,摆脱"美元陷阱"第44-45页
        5.2.3 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升国际地位第45页
        5.2.4 有利于促进国际金融秩序改革,提升国际话语权第45-47页
第6章 维护中国金融安全的对策建议第47-51页
    6.1 积极参加国际事务,促进国际金融秩序的改革和优化第47页
    6.2 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为金融安全及其维护奠定基础第47-48页
    6.3 合理管理外汇储备,摆脱"美元陷阱"第48页
    6.4 正确把握金融市场化改革、资本账户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第48-49页
    6.5 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第49-51页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后记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开发性金融对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风险分担研究
下一篇:京津冀地区财政收支分权对市场分割影响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