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5-16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6-18页 |
1.4.1 可能的创新 | 第16-17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第2章 金融安全与货币主权 | 第18-29页 |
2.1 金融安全 | 第18-21页 |
2.1.1 金融安全的概念 | 第18-19页 |
2.1.2 几组概念的区分 | 第19-20页 |
2.1.3 影响一国金融安全的因素 | 第20页 |
2.1.4 正确认识金融安全问题 | 第20-21页 |
2.2 货币主权 | 第21-22页 |
2.2.1 国家货币主权的概念 | 第21页 |
2.2.2 国家货币主权的内容 | 第21-22页 |
2.3 货币主权是金融安全的底线 | 第22-29页 |
2.3.1 从中国历史角度分析 | 第23-25页 |
2.3.2 从世界历史角度分析 | 第25-29页 |
第3章 中国金融安全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 第29-41页 |
3.1 基本分析框架及相关金融安全指数 | 第29-30页 |
3.1.1 分析框架 | 第29-30页 |
3.1.2 相关金融安全指数的意义 | 第30页 |
3.2 我国金融安全现状 | 第30-36页 |
3.2.1 我国金融安全总体可控,但2012年以来呈下行趋势 | 第30-31页 |
3.2.2 我国金融机构稳健性从2012年以来呈减弱趋势 | 第31-34页 |
3.2.3 我国金融市场安全总体较好,金融市场泡沫有所缓解 | 第34页 |
3.2.4 我国经济运行从2011年以来处于下行状态 | 第34-35页 |
3.2.5 我国金融主权总体提高,但仍与综合国力脱节 | 第35-36页 |
3.3 当前我国金融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6-41页 |
3.3.1 外汇储备和外汇占款过量的问题 | 第36-37页 |
3.3.2 跨境资本的大规模流动的问题 | 第37-38页 |
3.3.3 金融市场化改革、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节奏的把握问题 | 第38-39页 |
3.3.4 金融创新快与监管落后的矛盾问题 | 第39页 |
3.3.5 金融话语权与经济实力相脱节的问题 | 第39-41页 |
第4章 中国金融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1-44页 |
4.1 外生因素:国际金融秩序不合理 | 第41页 |
4.2 内生因素:国内经济结构不合理与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 | 第41-44页 |
4.2.1 经济处于下行状态,经济结构有待调整升级 | 第41-42页 |
4.2.2 国内金融监管体系不完善 | 第42-44页 |
第5章 亚投行对中国金融安全的战略意义 | 第44-47页 |
5.1 亚投行简介 | 第44页 |
5.2 亚投行对于中国金融安全的意义 | 第44-47页 |
5.2.1 有利于缓解产能过剩压力,促进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 第44页 |
5.2.2 有利于降低外汇储备风险,摆脱"美元陷阱" | 第44-45页 |
5.2.3 有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升国际地位 | 第45页 |
5.2.4 有利于促进国际金融秩序改革,提升国际话语权 | 第45-47页 |
第6章 维护中国金融安全的对策建议 | 第47-51页 |
6.1 积极参加国际事务,促进国际金融秩序的改革和优化 | 第47页 |
6.2 创造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为金融安全及其维护奠定基础 | 第47-48页 |
6.3 合理管理外汇储备,摆脱"美元陷阱" | 第48页 |
6.4 正确把握金融市场化改革、资本账户开放与人民币国际化 | 第48-49页 |
6.5 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