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49页 |
1.1 光致变色体系简介 | 第11-23页 |
1.1.1 光致变色的定义 | 第11-12页 |
1.1.2 有机光致变色材料的种类 | 第12-15页 |
1.1.3 光致变色材料的应用 | 第15-23页 |
1.2 萘酚吡喃类光致变色化合物研究进展 | 第23-29页 |
1.2.1 萘酚吡喃的光学性质 | 第24页 |
1.2.2 对萘酚吡喃分子进行官能团修饰实现光性能改变 | 第24-26页 |
1.2.3 萘酚吡喃分子引入大分子链中对光致变色性能的调节 | 第26-28页 |
1.2.4 其他基质对光致变色萘酚吡喃的影响 | 第28-29页 |
1.3 聚合物制备方法 | 第29-31页 |
1.3.1 细乳液聚合 | 第29-30页 |
1.3.2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 | 第30-31页 |
1.4 两亲嵌段聚合物简介 | 第31-37页 |
1.4.1 光响应嵌段聚合物 | 第32-34页 |
1.4.2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在聚合物中的应用 | 第34-37页 |
1.5 论文选题及研究内容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9页 |
第二章 基于细乳液聚合法的萘酚吡喃纳米粒子制备、表征及光致变色性能的研究 | 第49-69页 |
2.1 引言 | 第49-50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50-57页 |
2.2.1 实验试剂 | 第50-51页 |
2.2.2 实验仪器 | 第51页 |
2.2.3 萘酚吡喃衍生物的合成方法和路线 | 第51-56页 |
2.2.4 含有萘酚吡喃的聚合物纳米粒子的制备 | 第56-57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57-64页 |
2.3.1 含萘酚吡喃衍生物的聚合物纳米粒子的表征 | 第57-58页 |
2.3.2 含萘酚吡喃纳米粒子的光致变色性能研究 | 第58-64页 |
2.4 小结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第三章 含萘酚吡喃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在荧光开关和光控释放方面的研究 | 第69-93页 |
3.1 引言 | 第69-7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70-75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70-71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71页 |
3.2.3 单体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第71-74页 |
3.2.4 含萘酰亚胺衍生物的嵌段聚合物和萘酚吡喃聚合物的合成方法 | 第74-75页 |
3.2.5 胶束溶液的制备 | 第75页 |
3.2.6 尼罗红荧光染料在胶束溶液中的包裹 | 第75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75-87页 |
3.3.1 含萘酰亚胺衍生物的嵌段聚合物和萘酚吡喃聚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 第75-76页 |
3.3.2 含萘酰亚胺和萘酚吡喃的聚合物胶束的表征 | 第76-78页 |
3.3.3 含萘酰亚胺和萘酚吡喃聚合物胶束的光致变色性能 | 第78-80页 |
3.3.4 含萘酰亚胺和萘酚吡喃的聚合物胶束溶液荧光开关性质 | 第80-83页 |
3.3.5 含萘酰亚胺和萘酚吡喃的聚合物胶束溶液对尼罗红荧光染料光控释放和再封装 | 第83-87页 |
3.4 小结 | 第87-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3页 |
第四章 具有光、热双响应性的两亲嵌段聚合物组装体的制备、表征及对荧光调控的研究 | 第93-117页 |
4.1 引言 | 第93-94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94-100页 |
4.2.1 实验试剂 | 第94-95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95-96页 |
4.2.3 单体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 第96-98页 |
4.2.4 聚合物P(St-co-PBI)-b-P(NIPAM-co-NP-co-MANI)的合成方法 | 第98-100页 |
4.2.5 胶束溶液的制备 | 第100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100-112页 |
4.3.0 聚合物P(St-co-PBI)-b-P(NIPAM-co-NP-co-MANI)的制备及表征 | 第100-101页 |
4.3.1 聚合物P(St-co-PBI)-b-P(NIPAM-co-NP-co-MANI)胶束的表征 | 第101-104页 |
4.3.2 聚合物P(St-co-PBI)-b-P(NIPAM-co-NP-co-MANI)光、热双响应性荧光调节 | 第104-112页 |
4.4 小结 | 第112-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17页 |
结论 | 第117-119页 |
部分谱图及数据 | 第119-135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35-136页 |
致谢 | 第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