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桔梗多糖硒化物的活性研究

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前言第14-15页
第1章 文献综述第15-23页
    1.1 桔梗的研究进展第15-19页
        1.1.1 植物学特征第15页
        1.1.2 生药学鉴别特征第15-16页
        1.1.3 理化鉴别第16页
        1.1.4 化学成分第16-18页
        1.1.5 药理研究第18-19页
    1.2 多糖的研究进展第19-23页
        1.2.1 多糖概况第19页
        1.2.2 多糖的组成第19-20页
        1.2.3 多糖的生物活性第20-21页
        1.2.4 多糖的研究第21页
        1.2.5 硒多糖的研究进展第21-23页
第2章 超临界CO2萃取辅助超声提取桔梗多糖的工艺研究第23-31页
    2.1 材料、试剂和仪器第23-24页
        2.1.1 材料第23页
        2.1.2 试剂第23-24页
        2.1.3 仪器第24页
    2.2 实验方法第24-26页
        2.2.1 桔梗多糖的提取方法第24-25页
        2.2.2 桔梗多糖中多糖的含量测定第25页
        2.2.3 单因素实验第25页
        2.2.4 超临界CO2辅助提取正交设计第25-26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26-30页
        2.3.1 葡萄糖的标准曲线第26页
        2.3.2 单因素的实验结果第26-28页
        2.3.3 正交实验第28页
        2.3.4 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的优化第28-30页
        2.3.5 工艺验证实验第30页
    2.4 结论第30-31页
第3章 桔梗多糖的分离与纯化第31-37页
    3.1 材料、试剂和仪器第31-32页
        3.1.1 材料第31页
        3.1.2 试剂第31-32页
        3.1.3 仪器第32页
    3.2 方法第32-34页
        3.2.1 DEAE-52 分离桔梗多糖第32-33页
        3.2.2 SephadexG-75 纯化桔梗多糖第33页
        3.2.3 桔梗多糖的多糖含量测定第33页
        3.2.4 桔梗多糖的蛋白质含量第33-34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4-36页
        3.3.1 DEAE-52 的分离结果第34-35页
        3.3.2 SephadexG-75 的纯化结果第35-36页
    3.4 结论第36-37页
第4章 正交设计法优化桔梗硒多糖的制备工艺与急毒实验第37-45页
    4.1 材料、试剂和仪器第37-38页
        4.1.1 材料第37页
        4.1.2 试剂第37页
        4.1.3 仪器第37-38页
    4.2 方法第38-39页
        4.2.1 HPLC法测定硒化多糖中硒含量第38页
        4.2.2 桔梗硒多糖的制备第38-39页
        4.2.3 急毒实验第39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39-43页
        4.3.1 硒的标准曲线方程第39页
        4.3.2 单因素考察第39-41页
        4.3.3 正交设计与实验第41页
        4.3.4 制备工艺的优化第41-43页
        4.3.5 验证实验第43页
        4.3.6 急毒实验结果分析第43页
    4.4 结论第43-45页
第5章桔梗多糖硒化物的抗氧化活性的研究第45-52页
    5.1 材料、试剂和仪器第45-46页
        5.1.1 材料第45页
        5.1.2 试剂第45-46页
        5.1.3 仪器第46页
    5.2 方法第46-49页
        5.2.1 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第46-47页
        5.2.2 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第47-48页
        5.2.3 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第48页
        5.2.4 还原性实验第48-49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49-51页
        5.3.1 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第49页
        5.3.2 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结果第49-50页
        5.3.3 DPPH清除实验结果第50页
        5.3.4 还原性实验结果第50-51页
    5.4 结论第51-52页
第6章 桔梗硒多糖对 α-糖苷酶的抑制作用第52-59页
    6.1 材料、仪器和试剂第53页
    6.2 方法第53-55页
        6.2.1 溶液的配制第53-54页
        6.2.2 α-糖苷酶活性的测定第54页
        6.2.3 PNP工作曲线的制备第54页
        6.2.4 α-葡萄糖苷酶最适作用条件的测定第54页
        6.2.5 样品对酶抑制活性的测定第54-55页
        6.2.6 抑制类型的测定第55页
    6.3 结果与讨论第55-58页
        6.3.1 PNP工作曲线的绘制第55页
        6.3.2 α-葡萄糖苷酶最适作用条件的测定结果第55-56页
        6.3.3 样品及对照品对酶的抑制能力结果第56-57页
        6.3.4 抑制类型的测定结果第57-58页
    6.4 结论第58-59页
第7章 桔梗硒多糖对CCl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第59-74页
    7.1 仪器、试剂与材料第59-60页
        7.1.1 主要仪器第59-60页
        7.1.2 主要试剂第60页
        7.1.3 实验药品第60页
        7.1.4 实验动物第60页
    7.2 方法第60-65页
        7.2.1 动物模型的建立第60-61页
        7.2.2 主要试剂配制第61-62页
        7.2.3 血清肝功能检测第62-63页
        7.2.4 肝组织中MDA和GSH含量测定第63-64页
        7.2.5 组织形态学考察第64-65页
        7.2.6 统计学方法第65页
    7.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5-73页
        7.3.1 实验期间小鼠体重的变化结果第65-66页
        7.3.2 鼠肝(肝重/体重)指数第66页
        7.3.3 对血清中各种酶的测定结果第66-69页
        7.3.4 肝组织中GSH、MDA的含量测定结果第69-71页
        7.3.5 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第71-73页
    7.4 结论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79页
致谢第79-80页
英文缩写第80-8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阴性乳腺癌预后因子的验证及探索
下一篇:二芳基嘧啶类HIV-1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结构优化及构效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