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30页 |
1.1 昆虫的重要行为 | 第10-13页 |
1.1.1 植食性昆虫的食物选择行为 | 第10-11页 |
1.1.2 产卵地点选择的行为 | 第11-13页 |
1.2 昆虫化学感受系统 | 第13-24页 |
1.2.1 嗅觉系统 | 第13-21页 |
1.2.2 味觉系统 | 第21-24页 |
1.3 昆虫选食相关行为的嗅觉分子基础 | 第24-25页 |
1.4 昆虫产卵地点选择行为的化学感受分子基础 | 第25-26页 |
1.5 昆虫化学感受基本研究方法 | 第26-28页 |
1.5.1 行为学 | 第26页 |
1.5.2 电生理学 | 第26-27页 |
1.5.3 分子生物学 | 第27页 |
1.5.4 功能性生物成像学 | 第27-28页 |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8-30页 |
第二章 飞蝗识别二种醛的嗅觉分子机制及其对取食选择的作用 | 第30-60页 |
前言 | 第30-31页 |
2.1 飞蝗口器触须在选食中的作用 | 第31-39页 |
2.1.1 飞蝗口器触须参与近距离嗅觉识别 | 第31-34页 |
2.1.2 飞蝗口器触须开合反应(POR)体系的建立 | 第34-38页 |
2.1.3 飞蝗POR反应谱 | 第38-39页 |
2.2 飞蝗口器触须参与识别2种醛的气味分子受体通路 | 第39-51页 |
2.2.1 气味分子受体LmigOrco,LmigOR_2和气味分子结合蛋白Lmigobp1的表达定位 | 第39-46页 |
2.2.2 利用RNA干扰调控LmigOrco,LmigOR_2和Lmigobp1的表达水平 | 第46-49页 |
2.2.3 LmigOrco、LmigOR_2和Lmigobp1共同识别E-2-Hexenal和Hexanal | 第49-51页 |
2.3 飞蝗口器触须参与识别1种醛的离子型受体通路 | 第51-56页 |
2.3.1 LmigIR8_a和Lmigopb2_a共同识别Hexanal | 第51-53页 |
2.3.2 利用RNA干扰调控LmiglR8_a和Lmigobp2_a的表达水平 | 第53-55页 |
2.3.3 LmiglR8_a和Lmigobo2_a共同识别Hexanal | 第55-56页 |
2.4 气味分子受体通路与离子型受体通路分别参与识别2种醛 | 第56-57页 |
2.4.1 LmigOrco和LmigIR8_a协同识别Hexanal | 第56-57页 |
2.5 分析与讨论 | 第57-60页 |
第三章 果蝇识别一种酯的味觉分子机制及其对产卵地点选择的作用 | 第60-84页 |
前言 | 第60-61页 |
3.1 黑腹果蝇幼虫提取物影响产卵地点选择 | 第61-66页 |
3.1.1 幼虫提取物吸引雌虫产卵 | 第61-64页 |
3.1.2 幼虫提取物化学成分分析 | 第64-66页 |
3.2 酯类化合物OE对产卵地点选择的影响 | 第66-70页 |
3.2.1 幼虫提取物单一成分OE对产卵地点选择的影响 | 第66-69页 |
3.2.2 环境化学因素对OE介导产卵地点选择的影响 | 第69-70页 |
3.3 酯类化合物OE影响产卵过程 | 第70-73页 |
3.3.1 OE浓度梯度对产卵地点选择的影响 | 第70-71页 |
3.3.2 OE加速雌虫排卵 | 第71-73页 |
3.4 味觉系统识别酯类化合物OE | 第73-74页 |
3.5 味觉受体G_r32_a介导OE的分子感受 | 第74-81页 |
3.5.1 转录因子poxn影响味觉感器发育 | 第74-76页 |
3.5.2 poxn突变体丧失产卵地点选择的能力 | 第76-77页 |
3.5.3 味觉受体突变体筛选 | 第77-80页 |
3.5.4 味觉受体G_r32_a影响产卵地点选择 | 第80-81页 |
3.6 分析与讨论 | 第81-84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84-93页 |
4.1 主要结论 | 第84-87页 |
4.2 创新点 | 第87页 |
4.3 讨论 | 第87-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8页 |
附录 | 第108-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作者简介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