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摘要第6-7页
英文摘要第7-8页
1 绪论第9-19页
    1.1 研究背景第9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1.2.1 研究目的第9-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页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第10-16页
        1.3.1 国外研究动态第10-13页
        1.3.2 国内研究动态第13-15页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15-16页
    1.4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16-17页
        1.4.1 研究方法第16页
        1.4.2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5 技术路线第17-19页
2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第19-23页
    2.1 相关概念第19页
        2.1.1 企业社会责任第19页
        2.1.2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第19页
    2.2 相关理论第19-23页
        2.2.1 利益相关者理论第19-20页
        2.2.2 社会契约论第20-21页
        2.2.3 信号传递理论第21-23页
3 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横向对比分析第23-31页
    3.1 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横向对比第23-29页
        3.1.1 报告数量第23-24页
        3.1.2 报告披露方式第24-25页
        3.1.3 报告披露篇幅第25-26页
        3.1.4 报告编制标准第26-28页
        3.1.5 报告评审第28-29页
    3.2 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横向比较存在的问题第29-30页
        3.2.1 社会责任报告数量少第29-30页
        3.2.2 社会责任报告披露方式单一第30页
        3.2.3 社会责任报告篇幅短第30页
        3.2.4 社会责任报告编制标准披露不足第30页
        3.2.5 社会责任报告审验工作不足第30页
    3.3 本章小结第30-31页
4 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纵向评估分析第31-43页
    4.1 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评估设计第31-33页
        4.1.1 数据来源及样本选择第31页
        4.1.2 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评价体系建立及说明第31-33页
    4.2 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纵向评估第33-41页
        4.2.1 报告数量第33页
        4.2.2 报告最终得分第33-34页
        4.2.3 一级指标数据分析第34-36页
        4.2.4 二级指标数据分析第36-41页
    4.3 食品行业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质量纵向评估问题第41-42页
        4.3.1 社会责任报告总体得分低第41页
        4.3.2 对不同指标的责任信息披露差距较大第41-42页
        4.3.3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报喜不报忧”第42页
        4.3.4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缺乏量化指标第42页
    4.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5 三全食品案例分析第43-51页
    5.1 三全食品公司概况第43页
    5.2 三全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横向比较分析第43-45页
        5.2.1 报告披露方式第44页
        5.2.2 报告披露篇幅第44页
        5.2.3 报告编制标准第44-45页
        5.2.4 报告评审第45页
    5.3 三全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纵向分析第45-49页
        5.3.1 报告最终得分第46页
        5.3.2 一级指标数据分析第46-48页
        5.3.3 二级指标数据分析第48-49页
    5.4 本章小结第49-51页
6 改进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建议第51-55页
    6.1 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存在问题的原因第51-52页
        6.1.1 企业自身原因第51页
        6.1.2 政府方面原因第51页
        6.1.3 社会方面原因第51-52页
    6.2 改进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建议第52-53页
        6.2.1 企业层面第52页
        6.2.2 政府层面第52-53页
        6.2.3 社会层面第53页
    6.3 改进三全食品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建议第53-54页
    6.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7 结论与展望第55-57页
    7.1 研究结论第55页
    7.2 文章局限性与研究展望第55-57页
        7.2.1 文章局限性第55-56页
        7.2.2 研究展望第56-57页
附录第57-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致谢第71-73页
个人简历第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湿地公园生态环境艺术设计研究--以衡阳滨江新区耒水以北景观设计为例
下一篇:城市高压走廊绿地景观艺术设计研究--以郑州东陈伍寨绿带设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