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 ·课题的背景 | 第10-11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成果 | 第11页 |
| ·本文的内容安排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IEEE802.16d OFDM 物理层技术规范 | 第13-30页 |
| ·OFDM 符号参数 | 第13-15页 |
| ·信道编码 | 第15-20页 |
| ·扰码 | 第15-16页 |
| ·FEC | 第16-18页 |
| ·交织 | 第18-20页 |
| ·调制 | 第20-22页 |
| ·数据调制 | 第20页 |
| ·导频调制 | 第20-21页 |
| ·RateID 编码 | 第21-22页 |
| ·前导结构 | 第22-24页 |
| ·帧结构 | 第24-26页 |
| ·功率控制 | 第26-27页 |
| ·接收机特性 | 第27-28页 |
| ·频率和定时要求 | 第28-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三章 IEEE802.16d 物理层系统的整体框架 | 第30-41页 |
| ·BS 物理层子系统 | 第30-33页 |
| ·BS 物理层子系统的框架 | 第30-32页 |
| ·BS 子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 | 第32-33页 |
| ·SS 物理层子系统 | 第33-37页 |
| ·SS 物理层子系统的框架 | 第33-35页 |
| ·SS 子系统的功能模块划分 | 第35-37页 |
| ·BS 子系统与SS 子系统的设计 | 第37-39页 |
| ·系统的时钟工作流程 | 第37-38页 |
| ·PHY 层与MAC 层的信息交互 | 第38-39页 |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第四章 物理层各功能模块的设计 | 第41-54页 |
| ·PHY 层与MAC 层接口的实现 | 第41-46页 |
| ·BS 子系统的接口 | 第41-44页 |
| ·SS 子系统的接口 | 第44-46页 |
| ·第一步均衡算法的实现 | 第46-49页 |
| ·第一步均衡算法的设计方案 | 第46-48页 |
| ·第一步均衡算法的仿真结果 | 第48-49页 |
| ·解映射模块的实现 | 第49-52页 |
| ·解析解调信息模块的实现 | 第52-53页 |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 第五章 OFDM 系统的自适应调制技术 | 第54-63页 |
| ·OFDM 自适应调制系统的原理 | 第54-56页 |
| ·调制技术 | 第56-57页 |
| ·自适应调制技术的算法 | 第57-61页 |
| ·Greedy 算法 | 第57-58页 |
| ·SBLA 算法 | 第58-61页 |
| ·自适应调制技术的算法仿真 | 第61-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六章 物理层系统的测试 | 第63-68页 |
| ·硬件开发环境 | 第63页 |
| ·测试方法 | 第63-65页 |
| ·测试结果 | 第65-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 1、研究价值 | 第68页 |
| 2、工作总结 | 第68-69页 |
| 3、创新性成果 | 第69页 |
| 4、进一步的工作和建议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英文缩写索引表 | 第73-75页 |
| 附录 | 第75-77页 |
| 致谢 | 第77-78页 |
| 附件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