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药理学论文--中药实验药理论文

基于液质联用法的麻芥平喘巴布剂5种主要活性成分在比格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中英文缩写对照表第10-11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1-33页
    综述一 巴布剂经皮给药的优势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第11-22页
        1. 巴布剂所治疗的疾病第11页
        2. 巴布剂的优势第11-12页
        3. 巴布剂中药物经皮吸收的途径第12-14页
        4. 巴布剂中药物经皮吸收后的研究方法第14-15页
        5. 巴布剂中药物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第15-17页
        6. 中药巴布剂的发展和新方向第17-19页
        参考文献第19-22页
    综述二 液质联用技术在中药药动学中的应用第22-33页
        1. 中药药代动力学第22-23页
        2. 液质联用技术第23-24页
        3. 中药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及不足第24-25页
        4. 液质联用技术在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中的应用第25-27页
        5. 液质联用技术在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中的优势和不足第27-28页
        参考文献第28-33页
第二章 实验研究第33-71页
    前言第33-35页
    一. 材料与方法第35-38页
        1. 材料第35页
        2. 方法第35-38页
    二.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38-71页
        (一) 麻黄碱第38-42页
            1. 结果第38-41页
                1.1 麻黄碱的标准曲线与定量下限第38页
                1.2 麻黄碱的色谱行为第38-39页
                1.3 贴敫麻界平喘巴布剂后麻黄碗结果第39-41页
            2.讨论第41-42页
        (二) 伪麻黄碱第42-46页
            1. 结果第42-45页
                1.1 伪麻黄碱的标准曲线与定量下限第42页
                1.2 伪麻黄碱的色谱行为第42-43页
                1.3 贴敷麻芥平喘巴布剂后伪麻黄碱结果第43-45页
            2.讨论第45-46页
        (三) 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小结第46-54页
            1. 结果第46-48页
                1.1 麻黄碱与伪麻黄碱的色谱图第46-47页
                1.2 麻黄碱与伪麻黄碱药动学参数对照表第47-48页
            2. 讨论第48-52页
                2.1 以比格犬作为研究对象的合理性第48页
                2.2 以麻黄碱和伪麻黄碱作为研究对象的合理性第48-49页
                2.3 麻黄碱与伪麻黄碱在血浆样品中检测方法的建立第49页
                2.4 麻黄碱与伪麻黄碱在比格犬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比较第49-50页
                2.5 双峰现象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四) 苦杏仁苷第54-61页
            1. 结果第54-56页
                1.1 苦杏仁苷的标准曲线与定量下限第54页
                1.2 苦杏仁苷的色谱行为第54-55页
                1.3 苦杏仁苷在血浆样品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结果第55-56页
            2. 讨论第56-59页
                2.1 选择苦杏仁苷作为研究对象的合理性第56-57页
                2.2 苦杏仁苷在比格犬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第57-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五) 延胡索乙素第61-67页
            1. 结果第61-63页
                1.1 延胡索乙素的标准曲线与定量下限第61页
                1.2 延胡索乙素的色谱行为第61-62页
                1.3 延胡索乙素在血浆样品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结果第62-63页
            2. 讨论第63-65页
                2.1 选择延胡索乙素作为研究对象的合理性第63-64页
                2.2 延胡索乙素经皮给药的探讨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六) 芥子碱硫氰酸盐第67-71页
            1. 结果第67-69页
                1.1 芥子碱硫氰酸盐的标准曲线与定量下限第67页
                1.2 芥子碱硫氰酸盐的色谱行为第67-68页
                1.3 芥子碱硫氰酸盐在血浆样品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结果第68-69页
            2. 讨论第69-70页
                2.1 芥子碱硫氰酸盐作为代表成分的合理性第69-70页
                2.2 芥子碱硫氰酸盐的经皮给药的探讨第70页
            参考文献第70-71页
总结第71页
结论和意义第71-73页
致谢第73-74页
个人简历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李仝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经验初探
下一篇: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衰大鼠肺结构重塑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