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环境微生物学论文

石油降解细菌的分离、筛选、鉴定及其对多环芳烃降解性能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研究背景第9-20页
    1. 海洋石油污染的现状及危害第9-13页
        1.1 海洋石油污染的来源及现状第9-10页
        1.2 海洋石油污染类型及危害第10-12页
            1.2.1 海洋石油污染的类型及存在形式第10-11页
            1.2.2 海洋石油污染的危害第11-12页
        1.3 多环芳烃污染物的性质及危害第12-13页
            1.3.1 多环芳烃污染物的性质第12页
            1.3.2 多环芳烃污染物的毒性特征及危害第12-13页
    2. 海洋石油污染修复技术第13-18页
        2.1 海洋石油污染修复技术第13-14页
            2.1.1 物理处置技术第13页
            2.1.2 化学处置技术第13-14页
            2.1.3 生物修复技术第14页
        2.2 微生物修复技术第14-16页
            2.2.1 降解石油烃的常见菌属第14-15页
            2.2.2 微生物修复的原理第15-16页
            2.2.3 微生物修复的影响因素第16页
            2.2.4 加强微生物修复效能的措施第16页
        2.3 主要降解酶系的基因构成第16-18页
            2.3.1 烷烃降解酶系统第16-17页
            2.3.2 多环芳烃降解酶系统第17-18页
    3. 石油烃的检测第18页
    4. 本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8-20页
第二章 石油降解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特性研究第20-33页
    1.材料与方法第20-23页
        1.1 材料第20-21页
            1.1.1 材料来源第20页
            1.1.2 化学试剂第20-21页
            1.1.3 培养基组成第21页
            1.1.4 主要仪器第21页
        1.2 方法第21-23页
            1.2.1 石油降解细菌的分离及筛选第21-22页
            1.2.2 石油降解细菌的鉴定第22-23页
            1.2.4 石油降解细菌的生长特性第23页
            1.2.6 数据统计第23页
    2.结果第23-31页
        2.1 石油降解细菌的筛选第23-26页
            2.1.1 石油降解细菌的分离第23-24页
            2.1.2 石油降解细菌的筛选第24-25页
            2.1.3 降油菌株的初始降解性能第25-26页
        2.2 石油降解细菌的鉴定第26-31页
            2.2.1 生理生化鉴定第26-28页
            2.2.2 S1、Y3、G123株菌 16S rDNA序列及系统发育树第28-30页
            2.2.3 在不同温度、NaCl浓度、pH条件下的生长特性第30-31页
    3.讨论第31-32页
        3.1 石油降解细菌的筛选与鉴定第31页
        3.2 石油降解细菌的降解性能第31-32页
    4.结论第32-33页
第三章 石油降解菌降解4种多环芳烃机制的初步研究第33-52页
    1.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3-41页
        1.1 材料第33-34页
            1.1.1 主要试剂第33页
            1.1.2 主要仪器第33页
            1.1.3 实验菌株第33页
            1.1.4 主要培养基第33-34页
        1.2 实验方法第34-41页
            1.2.1 菌株对多环芳烃的降解效率第34-39页
            1.2.2 菌株石油降解相关功能基因的初步研究第39-40页
            1.2.4 数据统计第40-41页
    2.结果第41-48页
        2.1 菌株对不同多环芳烃的降解效果第41-46页
            2.1.1 3 株菌以多环芳烃为唯一碳源的生长情况第41页
            2.1.2 不同葡萄糖浓度梯度下3株菌的生长情况第41-43页
            2.1.3 不同葡萄糖浓度梯度下的4种多环芳烃降解效果第43-46页
        2.2 菌株降解酶功能基因的初步研究第46-48页
            2.2.1 3 株菌基因组DNA的提取第46-47页
            2.2.2 3 株菌降解功能基因的扩增第47页
            2.2.3 目的基因片段的验证第47-48页
            2.2.4 目的基因序列结果的比对第48页
    3.讨论第48-51页
        3.1 菌株对4种多环芳烃的降解效果第48-51页
        3.2 菌株降解酶功能基因的初步研究第51页
    4.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6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与发表的论文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辽宁省农业资源分区与规划利用研究
下一篇:超声引导下针刀触激星状神经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