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脱除NO_x的方法 | 第12-17页 |
·吸收法 | 第12页 |
·吸附法 | 第12-13页 |
·等离子体活化法 | 第13页 |
·微生物法 | 第13页 |
·电解法 | 第13页 |
·催化分解法 | 第13-14页 |
·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 | 第14-15页 |
·选择性催化还原法 | 第15-17页 |
·低温NH_3-SCR研究 | 第17-25页 |
·低温SCR催化剂体系 | 第17-20页 |
·SCR催化剂抗硫性研究 | 第20-22页 |
·NH_3-SCR反应机理的研究 | 第22-25页 |
·选题目的、意义及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5-27页 |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25-26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7-34页 |
·实验原料、试剂及仪器 | 第27-29页 |
·实验原料与化学试剂 | 第27-28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制备 | 第29-30页 |
·固相反应法(Solid States Reaction Method) | 第29页 |
·共沉淀法(Coprecipitation Method) | 第29页 |
·柠檬酸法(Citric Acid Method) | 第29-30页 |
·机械混合法(Mechanical Mixed) | 第30页 |
·催化剂活性评价 | 第30-32页 |
·NO_x催化还原性能测试 | 第30-31页 |
·N_2 选择性测试 | 第31-32页 |
·催化剂的表征 | 第32-34页 |
·N_2 吸脱附表征 | 第32页 |
·X射线衍射(XRD)表征 | 第32页 |
·X光电子能谱(XPS) | 第32页 |
·拉曼(Raman)光谱 | 第32-33页 |
·程序升温还原(TPR) | 第33页 |
·扫描电子电镜(SEM)测试 | 第33页 |
·程序升温脱附吸附(TPD)测试 | 第33-34页 |
第三章 低温抗硫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设计与筛选 | 第34-51页 |
·引言 | 第34-35页 |
·共沉淀法研究CrMnO_x催化剂的低温活性相 | 第35-42页 |
·Cr-Mn复合氧化物与纯氧化物催化性能比较 | 第35-37页 |
·Cr含量对复合氧化物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37-39页 |
·Cr-Mn复合氧化物表面XPS分析与机理探讨 | 第39-42页 |
·新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的设计及筛选 | 第42-49页 |
·高抗硫CrMnO_x催化剂制备工艺筛选 | 第42-46页 |
·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助剂的筛选 | 第46-49页 |
·本章 小结 | 第49-51页 |
第四章 Co改性催化剂结构表征及抗硫机理研究 | 第51-67页 |
·引言 | 第51页 |
·Co改性催化剂抗硫机理研究 | 第51-65页 |
·XRD分析 | 第51-53页 |
·SEM及BET分析 | 第53-54页 |
·H_2-TPR分析 | 第54-57页 |
·Raman分析 | 第57-59页 |
·XPS分析 | 第59-63页 |
·TPD分析 | 第63-65页 |
·本章 小结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7-71页 |
一、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与结论 | 第67-69页 |
二、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69页 |
三、后续工作建议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附件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