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1-13页 |
2 理论基础 | 第13-17页 |
2.1 Rayleigh–Schr?dinger微扰理论 | 第13-14页 |
2.2 电子密度拓扑理论 | 第14-16页 |
2.3.1 多电子体系的电子密度分布函数 | 第14页 |
2.3.2 关键点 | 第14-15页 |
2.3.3 拉普拉斯量 | 第15-16页 |
2.3 分子生成密度差理论 | 第16-17页 |
3 相互作用的本质和强度的研究 | 第17-34页 |
3.1 计算方法 | 第17-18页 |
3.2 静电势与相互作用能 | 第18-21页 |
3.3 能量分解分析 | 第21-23页 |
3.4 NBO分析 | 第23-27页 |
3.5 QTAIM分析 | 第27-28页 |
3.6 分子生成密度差(MFDD)分析 | 第28-32页 |
3.7 结论 | 第32-34页 |
4 多元无机杂环分子S_2N_2/SN_2P_2参与的π-hole作用的研究 | 第34-47页 |
4.1 计算方法 | 第35页 |
4.2 静电势分析 | 第35-38页 |
4.3 构型和相互作用能 | 第38-39页 |
4.4 键鞍点处的电子密度拓扑分析 | 第39-42页 |
4.5 分子生成密度差(MFDD)分析 | 第42-44页 |
4.6 相互作用能的能量分解(EDA)分析 | 第44-46页 |
4.7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8页 |
后记(含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