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农业信贷论文

黑龙江省涉农信贷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第8-9页
英文摘要第9-10页
1 引言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页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2-16页
        1.3.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2-13页
        1.3.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第13-16页
        1.3.3 研究评述第16页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6-18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16页
        1.4.2 主要研究方法第16-17页
        1.4.3 研究技术路线图第17-18页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18-24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8-20页
        2.1.1 涉农信贷第18-19页
        2.1.2 信贷契约第19-20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20-23页
        2.2.1 信贷配给理论第20-21页
        2.2.2 不完全信贷契约理论第21页
        2.2.3 博弈分析理论第21-23页
    2.3 本章小结第23-24页
3 黑龙江省涉农信贷发展现状第24-34页
    3.1 黑龙江省农业发展概况第24-26页
    3.2 黑龙江省涉农信贷供给现状第26-30页
        3.2.1 涉农信贷总体供给情况第26-28页
        3.2.2 涉农信贷模式分析第28-30页
    3.3 黑龙江省涉农信贷需求现状第30-33页
        3.3.1 农户信贷需求分析第31-32页
        3.3.2 涉农企业信贷需求分析第32-33页
    3.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4 黑龙江省涉农信贷存在问题及原因第34-38页
    4.1 受贷主体缺少担保主体及有效抵押物第34-35页
        4.1.1 缺少担保主体第34页
        4.1.2 缺乏有效抵押担保物第34-35页
    4.2.金融机构信贷制度不完善第35-37页
        4.2.1 金融机构“惜贷”现象普遍第35-36页
        4.2.2 贷款审批及管理制度不完善第36页
        4.2.3 还款方式及信贷利率固化第36-37页
    4.3 政府配套服务保障措施不健全第37页
    4.4 本章小结第37-38页
5 基于契约结构的黑龙江省涉农信贷实证分析第38-45页
    5.1 理论框架与模型构建第38-39页
    5.2 博弈过程分析第39-41页
        5.2.1 博弈基本假设第39页
        5.2.2 金融机构的决策及其收益第39-40页
        5.2.3 农户的策略选择及其收益第40-41页
    5.3 博弈模型的扩展及结果分析第41-44页
        5.3.1 分期还款的动态博弈模型第41-42页
        5.3.2 博弈结果分析第42-43页
        5.3.3 算例分析第43-44页
    5.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6 黑龙江省涉农信贷良性发展的建议第45-50页
    6.1 扩充涉农信贷的有效担保物第45-46页
        6.1.1 扩充有效抵押物第45页
        6.1.2 加大质押担保物第45-46页
    6.2 完善信用评估体系第46页
    6.3 调整信贷还款方式第46-47页
    6.4 拓宽涉农信贷利率选择第47-48页
    6.5 完善金融监管政策及公共服务体系第48页
        6.5.1 政府加强金融监管第48页
        6.5.2 健全公共服务体系第48页
    6.6 政府成立担保基金第48-49页
    6.7 本章小结第49-50页
7 结论第50-51页
致谢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随机森林和QGA-SVR的量化选股研究
下一篇:三江平原灌区水位智能监测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