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3-16页 |
1.3 研究概述 | 第16-21页 |
1.3.1 安全社区建设发展状况及研究概述 | 第16-19页 |
1.3.2 整体性治理理论研究及文献概述 | 第19-21页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6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1-22页 |
2 整体性治理理论(Holistic governance)综述 | 第22-36页 |
2.1 产生动因 | 第23-25页 |
2.1.1 功能导向碎片化的反思和解决 | 第23-24页 |
2.1.2 信息技术动因 | 第24-25页 |
2.1.3 公民社会的兴起和发展 | 第25页 |
2.2 基本内容 | 第25-32页 |
2.2.1 整体性治理的组织基础 | 第26-27页 |
2.2.2 整体性治理目标 | 第27-28页 |
2.2.3 整体性治理的政策与管理方式 | 第28-30页 |
2.2.4 整体性治理的发展 | 第30-31页 |
2.2.5 整体性治理理论的管理形态 | 第31-32页 |
2.3 整体性治理要解决的问题:碎片化 | 第32-36页 |
2.3.1 碎片化问题的概念 | 第32-33页 |
2.3.2 碎片化问题的影响 | 第33-34页 |
2.3.3 碎片化问题的后果 | 第34-35页 |
2.3.4 碎片化问题的解决 | 第35-36页 |
3 我国安全社区建设现状与问题 | 第36-44页 |
3.1 安全社区建设概况与主要模式 | 第36-39页 |
3.1.1 我国安全社区建设概况 | 第36-37页 |
3.1.2 我国安全社区建设的主要模式 | 第37-39页 |
3.2 安全社区建设中存在的碎片化现象 | 第39-40页 |
3.3 安全社区建设中存在碎片化现象的原因 | 第40-43页 |
3.3.1 安全社区理念碎片化,缺乏整体性的大局观 | 第41页 |
3.3.2 社区管理职能碎片化,缺乏统筹协调 | 第41-42页 |
3.3.3 社区管理权责碎片化,权责利不对等 | 第42页 |
3.3.4 安全社区建设过程碎片化,统一的长效机制有待建立 | 第42-43页 |
3.3.5 社区服务提供碎片化,资源整合能力差 | 第43页 |
3.4 解决安全社区建设中碎片化问题的迫切性 | 第43-44页 |
3.4.1 突发事件发生概率增加,居民需求结构变化 | 第43页 |
3.4.2 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城市脆弱性 | 第43-44页 |
3.4.3 社区工作格局的变化促使社区管理个性化增强 | 第44页 |
3.4.4 公民意识的提高,居民自治意识变化 | 第44页 |
4 整体性治理与社区安全建设的契合性分析 | 第44-50页 |
4.1 理论与实践契合性分析 | 第44-46页 |
4.1.1 核心理念耦合 | 第45页 |
4.1.2 面临的问题相同 | 第45页 |
4.1.3 建设预防系统的要求一致 | 第45-46页 |
4.1.4 实现方式可行 | 第46页 |
4.2 理论指导实践的约束条件 | 第46-47页 |
4.2.1 管理体制 | 第46-47页 |
4.2.2 民主政治水平 | 第47页 |
4.3 国外经验与启示 | 第47-50页 |
5 整体性治理理论对我国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启示 | 第50-56页 |
5.1 整合社区管理,加强组织间协同关系 | 第50-52页 |
5.1.1 建立信任感:整体性运作的关键性组成部分 | 第50-51页 |
5.1.2 推行层级、组织的机构合并调整 | 第51-52页 |
5.1.3 构建利益共赢机制,增加跨组织合作空间 | 第52页 |
5.2 建立预防体系,将被动恢复转变为主动预防 | 第52-53页 |
5.2.1 成立社区抗灾减灾基金,为协同运作提供资金保障 | 第52-53页 |
5.2.2 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员 | 第53页 |
5.2.3 建立社区学习和预警协同机制 | 第53页 |
5.3 转变观念,树立社区共同体意识 | 第53-54页 |
5.3.1 推崇整体价值,重塑管理观念 | 第54页 |
5.3.2 加强舆论引导,形成社区整体归属感 | 第54页 |
5.4 发展电子政务,建设整体性信息系统 | 第54-56页 |
5.4.1 完善社区建设的电子化服务 | 第55页 |
5.4.2 实现一站式社区服务 | 第55-56页 |
6 小结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